该数据集是SeaWiFS获取的长时间序列的NDVI数据。该数据集时间范围是1997年9月至2007年。为了去除NDVI数据中的噪声,进行了最大化合成。每15天合成一幅NDVI影像。该数据集是从全球数据集中将三江源部分裁切出来,以便单独开展三江源地区的研究分析。 本数据集数据格式为geotiff,空间分辨率4km,时间分辨率是15天,时间范围:1997年第256天至2007年第365天。
Charles R. Mcclain
本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7年11月份开始免费向公众提供。为了更加方便的使用数据,将三江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拼接和裁切,以便于三江源地区研究中的使用。数据现势性为2017年。 本数据集为三江源地区1:100万居民点数据,包括居民地面(RESA)和居民地点(RESP)两个图层, RESP 居民地(点)图层,包括普通房屋、放牧点等。 居民地面(RESA)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GB 国标分类码 310200 居民地点(RESP)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GB 国标分类码 310200 ANGLE 角度 67
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2018年8月19日在长江源园区曲麻莱县的高寒草甸样方采用DJI无人机进行航拍,按照设定的飞行路线拍摄照片,相邻照片重叠度不低于70%,利用拍摄的照片生成正射影像和DSM,正射影像包含红绿蓝三个波段,正射影像地面分辨率为2.5cm,拍摄面积为860m×770m,DSM的分辨率为4.5cm。
王旭峰, 魏彦强
本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7年11月份开始免费向公众提供。我们将三江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拼接和裁切,以便于三江源地区研究中的使用。数据现势性为2015年。 本数据集为三江源地区1:25万居民地地名数据(AANP),包括各级行政地名和城乡居民地名称等。 居民地地名数据(AANP)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NAME 名称 泉曲村 PINYIN 汉语拼音 Quanqucun CLASS 地名分类码 AK GNID 地名编码 632524000000 XZNAME 所属乡镇名 子科滩镇
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2018年8月19日在长江源园区曲麻莱县的湿地样方采用DJI无人机进行航拍,按照设定的飞行路线拍摄照片,相邻照片重叠度不低于70%,利用拍摄的照片生成正射影像和DSM,正射影像包含红绿蓝三个波段,地面分辨率为2cm,拍摄面积为850m×1000m,DSM的分辨率为4.5cm。
王旭峰, 魏彦强
2018年8月20日在位于长江源区的曲麻莱县的高寒草甸样方采用DJI 精灵4 无人机搭载的照相机,对样方区域进行航拍,共设置了31条航线,飞行高度100m,相邻照片重叠度不低于70%,总共获取了664张航拍照片,存储在Drone photoes of Qumalai(2018)文件夹下。
王旭峰, 魏彦强
2012年8月2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WIDAS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的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WIDAS系统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一台、可见光/近红外5波段多光谱相机两台(最大视场角48度)和热像仪一台(最大视场角46度)。获取的数据信息为:CCD分辨率0.26m.
肖青, 闻建光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RCD30相机,开展了光学航空遥感飞行试验。RCD30相机焦距80mm,有RGB和近红外四个波段。样带地区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GSD为6—19厘米。经过处理,得到tif影像及影像外方位元素。
肖青, 闻建光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RCD30相机,开展了光学航空遥感飞行试验。RCD30相机焦距80mm,有RGB和近红外四个波段。上游天姥池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和5500米,GSD为8—19厘米。经过处理,得到tif影像及影像外方位元素。
肖青, 闻建光
2018年8月22日在位于澜沧江源区的固定样方采用DJI无人机搭载的照相机,按照设定的飞行路线拍摄照片,相邻照片重叠度不低于70%,利用拍摄的照片生成正射影像和DSM,正射影像包含红绿蓝三个波段,地面分辨率为2.5cm,拍摄面积为1000m×1000m,DSM的分辨率为4.5cm。由于通信故障,导致中间4条航带没有拍摄上照片,所以中间有一个条带的影像缺失。
王旭峰, 王旭峰, 魏彦强, 王旭峰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周万村, 吴世新
无论从全球尺度亦或是局地尺度而言,土壤数据及其重要,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土壤数据,土地退化评估、环境影响研究和、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极大的瓶颈阻碍。受到土壤信息数据在全世界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公约的背景下,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京都协议对土壤碳测量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全球农业生态评价研究(GAEZ v3.0)共同倡导下建立了新一代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 version 1.2 )(HWSD V1.2).其中,中国地区数据源为1995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由南京土壤所所提供的1:1,000,000土壤数据。数据格式:grid栅格格式,投影为WGS84。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 核心土壤制度单元唯一验证标识符: MU_GLOBAL-HWSD数据库土壤制图单元标示符,连接了GIS图层。 MU_SOURCE1 和 MU_SOURCE2- 源数据库制图单元标识符 SEQ-土壤制图单元组成中的土壤单元序列; 土壤分类系统利用FAO-7分类系统或 FAO-90分类系统(SU_SYM74 resp. SU_SYM90)或FAO-85(SU_SYM85). 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ID(数据库ID) MU_GLOBAL(土壤单元标识符)(全球) SU_SYMBOL 土壤制图单元 SU_SYM74(FAO74分类); SU_SYM85(FAO85分类);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CODE 土壤制图单元代码 SU_CODE74 土壤单元名称 SU_CODE85 土壤单元名称 SU_CODE90 土壤单元名称 DRAINAGE(19.5); REF_DEPTH(土壤参考深度); AWC_CLASS(19.5); AWC_CLASS(土壤有效水含量); PHASE1: Real (土壤相位); PHASE2: String (土壤相位); ROOTS: String (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 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T_GRAVEL: Real (顶层碎石体积百分比);(单位:%vol.) T_SAND: Real (顶层沙含量); (单位:% wt.) T_SILT: Real (表层粉沙粒含量); (单位:% wt.) T_CLAY: Real (顶层粘土含量); (单位:% wt.) T_USDA_TEX: Real (顶层USDA土壤质地分类); (单位:name) T_REF_BULK: Real (顶层土壤容重); (单位:kg/dm3.) T_OC: Real (顶层有机碳含量); (单位:% weight) T_PH_H2O: Real (顶层酸碱度) (单位:-log(H+)) T_CEC_CLAY: Real (顶层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T_CEC_SOIL: Real (顶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T_BS: Real (顶层基本饱和度); (单位:%) T_TEB: Real (顶层交换性盐基);(单位:cmol/kg) T_CACO3: Real (顶层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单位:% weight) T_CASO4: Real (顶层硫酸盐含量);(单位:% weight) T_ESP: Real (顶层可交换钠盐);(单位:%) T_ECE: Real (顶层电导率)。 (单位:dS/m) S_GRAVEL: Real (底层碎石体积百分比);(单位:%vol.) S_SAND: Real (底层沙含量); (单位:% wt.) S_SILT: Real (底层淤泥含量); (单位:% wt.) S_CLAY: Real (底层粘土含量); (单位:% wt.) S_USDA_TEX: Real (底层USDA土壤质地分类); (单位:name) S_REF_BULK: Real (底层土壤容重); (单位:kg/dm3.) S_OC: Real (底层有机碳含量); (单位:% weight) S_PH_H2O: Real (底层酸碱度) (单位:-log(H+)) S_CEC_CLAY: Real (底层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S_CEC_SOIL: Real (底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S_BS: Real (底层基本饱和度); (单位:%) S_TEB: Real (底层交换性盐基);(单位:cmol/kg) S_CACO3: Real (底层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单位:% weight) S_CASO4: Real (底层硫酸盐含量);(单位:% weight) S_ESP: Real (底层可交换钠盐);(单位:%) S_ECE: Real (底层电导率)。 (单位:dS/m) 本数据库分两层,其中以顶层(T)土壤厚度为(0-30cm),底层(S)土壤厚度为(30-100cm)。 其他属性值请参考说明HWSD1.2_documentation文档.pdf,The 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 (HWSD V1.2) Viewer-中文说明及HWSD.mdb。
孟现勇, 王浩
该数据集结合中国第二次编目数据、空间分辨率30米且云量覆盖度低于10%的landsat系列光学影像数据及SRTM等多种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GIS,ENVI和Google Earth等处理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冰川边界10km范围内的冰湖边界,并对解译后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冰湖的类型、所属山脉、省域、流域等属性添加、质量检验与精度验证。空间分辨率30米。 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利用冰川编目数据生成冰湖分布区矢量文件和2015年中国西部冰湖编目数据集。 为中国西部冰湖-冰川耦合关系、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等相关研究的参考数据,还可以作为区域气候变化与冰冻圈等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
王欣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1970s至2013年364个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的面积序列数据。根据Landsat影像得来,以Landsat 10月份数据为主,每隔3年取一个数据,减少季节变化的同时,可利用数据达到最大。 数据使用NDWI水体指数提取,每个湖泊经过人工目视检查与编辑。 数据应用于青藏高原湖泊变化、湖泊水量平衡、气候变化的研究。 数据类型:矢量。 投影方式:WGS84。
张国庆
该数据集记录了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9-2017年气象数据集,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天。包含如下基本气象参数:气温(距地面1.5米,半小时观测一次,单位:摄氏度)、相对湿度(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风速(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米/秒)、风向(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度)、气压(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hPa)、降水量(24时一次,单位:毫米)、水汽压(单位:Kpa)、蒸发(单位:毫米)、向下短波辐射(单位:W/m²)、向上短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下长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上长波辐射(单位:W/m²) 、净辐射(单位:W/m²)、地表反照率(单位:%)。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场,经度:79°42'5";纬度:33°23'30";海拔:4264米。 数据从阿里站自动气象站直接下载,其中降水数据是自动雨雪量计和人工观测校正得到每天的降水量,其它均为半小时的观测值经平均得到逐日均值。 观测仪器型号:温度和湿度:HMP45C空气温湿度探头;降水:T200-B雨雪量仪传感器;风速和风向: Vaisala 05013风速风向传感器;净辐射:Kipp Zonen NR01净辐射传感器;气压:Vaisala PTB210大气压传感器。采集器型号:CR 1000,采集时间:30分钟。 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赵华标
欧亚大陆雪深数据集采用被动微波遥感反演方法制作,数据覆盖时间从1980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日,覆盖范围为欧亚大陆,空间分辨率为0.25°。遥感反演方法采用动态亮温梯度算法,算法考虑积雪特性在时空和空间上的变化,建立了不同频率亮度温度差与实测雪深在空间和季节上的动态关系。长时间序列星载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来自SMMR、SSM/I和SSMI/S三个传感器。为保证不同传感器亮度温度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在雪深提取之前对不同传感器亮度温度进行了交叉订正。通过实测站点的验证表明欧亚大陆雪深数据相对偏差在30%以内。数据据每一天存放一个txt文件,每个文件由文件头(投影方式)和720*332的雪深矩阵组成,每个雪深代表一个0.25°* 0.25°的格网。 数据的详细情况见欧亚大陆雪深数据集-数据说明。
车涛, 戴礼云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3E, 38.85551N,海拔1556.0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4月3日-4日涡动系统的Li7500A进行标定,8月29日-9月5日采集器的问题,导致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38.0473N,海拔303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1m、2m、5m、10m、15m、25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阿柔超级站28m观测塔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土壤部分传感器埋设在塔体正南方向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均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1m、WS_2m、WS_5m、WS_10m、WS_15m、WS_25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1m、Ta_2m、Ta_5m、Ta_10m、Ta_15m、Ta_25m和RH_1m、RH_2m、RH_5m、RH_10m、RH_15m、RH_2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_1、Ms_4cm_2、Ms_4cm_3、Ms_6cm、Ms_10cm_1、Ms_10cm_2、Ms_10cm_3、Ms_15cm、Ms_20cm、Ms_30cm、Ms_40cm、Ms_6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 Ms_200cm、Ms_240cm、Ms_280cm、Ms_32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_1、Ts_4cm_2、Ts_4cm_3、Ts_6cm、Ts_10cm_1、Ts_10cm_2、Ts_10cm_3、Ts_15cm、Ts_20cm、Ts_30cm、Ts_40cm、Ts_6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 Ts_200cm、Ts_240cm、Ts_280cm、Ts_32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土壤热通量G1在2017.1.1-2.28和2017.8.8-8.23之间,土壤热通量G3在4.16-7.6由于传感器问题,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全球ERA-Interim 地面气温再分析数据集(1979-2016)是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采用ECMWF IFS预报系统(T255,60层),经过窗口为12小时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4DVAR)同化全球不同地区和来源的地表和上层大气的常规观测和卫星遥感资料(TOVS,GOES,Meteosat等)获得。该地面气温(2米气温)数据覆盖时间从1979年1月到2016年12月,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水平分辨率0.75°,覆盖全球,投影方式为等经纬度投影。数据每个月存放一个NetCDF格式文件,包含经度(longitude)、纬度(latitude)、时间(time)、气温(t2m,单位:K)四个变量,纬向241个格点,经向480个格点。
李斐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黑河遥感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党寨镇东侧,下垫面是人工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756E, 38.8270N,海拔1560m。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架设在1.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0.7 m处;风速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高度为1.5m,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高度为1.5m,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平均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2cm和4cm;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1.5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1.5m、RH_1.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0cm、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基于微波数据同化的中国土壤水分数据集包含2002-2011年3层土壤水分数据(0-5cm,5-20cm,20-100cm)。数据采用Yang et al.(2007) 发展的自动标定参数的陆面同化系统(ITPLDAS),以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ITP-forcing数据集)驱动陆面过程模型SiB2,同化AMSR-E 卫星观测亮温,输出三层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水分均方根误差:5%VWC(在青藏高原那曲和玛曲的评估精度)。 数据文件名称: Soil-Moisture_from_ITPLDAS_daily_0.25deg_v2.1.nc 数据内容变量描述: 文件主要包括5个变量:lon、lat、lev、time及www; www(time, lev, lat, lon)是土壤水分含量(缺值为:-999.0), 其中lon、lat、lev、time分别是经度、纬度、深度及时间四个维度坐标。 变量单位描述: 土壤水分体积含量(www):m3/m3。 附:ncdump –h 命令可以直接查看头文件信息。
阳坤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宇宙射线仪器(crs)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 时间)、P(气压 hPa)、N1C(快中子数 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 个/小时)和VWC(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 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此外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通过公式反求得到N0。 在此,根据仪器源区内的Soilnet土壤水分数据对仪器进行率定,建立土壤体积含水量θv和快中子之间的关系。分别选取干湿状况差异比较明显的2012年6月26日-27日和7月16日-17日四天的数据,其中6月26日-2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小,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的三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2%-30%,而7月16日-1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大,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的两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8%-39%,最后平均N0为3597。 4) 土壤水分计算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每小时的土壤含水量数据。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
刘绍民, 朱忠礼, 徐自为, 李新, 车涛, 谭俊磊, 任志国
河流湖泊等资源是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热量、物质交换和平衡,是研究全球环境机理变化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缺乏大尺度、高精度、大范围的湖泊矢量数据,阻碍了有关河流、湖泊的水文研究。研究以陈军等全球河流湖泊数据集作为源数据,结合2010年前后2-3年的国产高分影像GF数据,产生一套全球河流、湖泊数据集。这套数据集弥补了部分区域精度低的缺陷,是具有可编辑性的较高精度的湖、河矢量数据集。
邱玉宝
CMADS V1.0(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riving Datasets for the SWAT model Version 1.0) 版本数据集引入STMAS同化算法技术,利用数据循环嵌套、重采样,模式推算及双线性插值等多种技术手段而建立。CMADS数据集按照SWAT模型输入驱动数据格式进行了格式整理与修正,使SWAT模型可直接使用该数据集而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CMADS系列数据集同时建立了两种格式的数据(.dbf和.txt),方便其他它模型应用人员及气象分析人员调用与分析。CMADS数据源介绍:气温、气压、比湿、风速驱动数据采用了2421个国家级自动站和业务考核的39439个区域自动站2008年1月以来地面基本气象要素逐小时观测数据以及相应时期的台站信息(台站经纬度、海拔高度),利用多重网格三维变分方法(STMAS),在NCEP/GFS背景场基础上制作地面基本要素分析场;其中,中国区域以外,只对NCEP/GFS背景数据做地形调整、变量诊断,并插值到分析格点;中国区域以内,利用STMAS算法,将经过前处理的NCEP/GFS背景数据和自动站观测融合,并与中国区域以外的数据进行拼接。降水:由多卫星与地面自动站降水融合而成。其中,中国区域以外采用NCEP-CPC制作的CMORPH卫星融合降水产品,中国区域采用CMORPH产品为背景场融合中国降水自动站观测制作的中国区域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辐射:基于DISSORT辐射传输模型,获取来自FY2E卫星一级产品实时反演太阳短波辐射产品。主要以ISCCP资料为背景数据,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DISORT对FY2D/E标称图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出分析格点上的地面入射太阳总辐射辐照度。CMADSV1.0系列数据集空间覆盖整个东亚(0°N-65°N,60°E-160°E), 空间分辨率分别为CMADS V1.0版本: 1/3°,CMADS V1.1版本: 1/4°,CMADS V1.2版本: 1/8°及CMADS V1.3版本: 1/16°,以上分辨率均为逐日(CLDAS同化场基本分辨率为1/16°,保证了CMADS数据集最高分辨率达1/16°),时间尺度为2008-2016年。 本页发布的数据集为CMADSV1.0版本数据集(空间分辨率:1/3°。时间分辨率:逐日。空间覆盖范围:东亚(0°N-65°N,60°E-160°E)。提供要素:日平均2米温度,日最高\低2米温度,日累计24时降水量,日平均太阳辐射,日平均气压,日比湿度,日相对湿度,日平均10米风速,提供数据格式:dbf及txt。该驱动数据已在我国多个流域进行了驱动验证,效果表现良好。 数据集元数据介绍 CMADS--SWAT驱动数据总体存放路径说明: 数据集分为专门驱动SWAT模型的子数据驱动集与其他模型使用的数据驱动集 1)专门驱动SWAT模型的子数据集路径为:CMADS-V1.0\For-swat\ 2)专门其他模型使用的子数据集路径为:CMADS-V1.0\For-other-model\ CMADS--SWAT驱动数据各子集文件路径及名说明 CMADS--SWAT驱动数据子集路径 1)CMADS的SWAT子数据驱动集(For-swat文件夹内),包含Station\与Fork\子目录。 其中Station\目录下为SWAT模型需要的所有输入数据(逐日)。以上输入数据分别位于以下目录: Relative-Humidity-58500\ 日平均相对湿度(fraction) Precipitation-58500\ 日累计降水量(mm) Solar radiation-58500\ 日平均太阳辐射(MJ/m2) Tmperature-58500\ 日最高、最低2米气温(℃) Wind-58500\ 日平均10米风速(m/s) CMADS--SWAT驱动数据子集命名格式 中国大气数据同化SWAT模型数据集(CMADS)的SWAT子集文件命名: 数据集代码由要素代码:R、P、S、T、W+维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组成(经纬度网格数提取参见CMADS数据集使用手册.pdf)。 CMADS--SWAT驱动数据子集命名格式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数据集时间尺度:2008年-2016年间共9年数据文件 空间分辨率:1/3度 时间分辨率:逐日 要素数据存放格式:dbf 索引表存放格式:txt CMADS--SWAT驱动数据子集索引表: 其中Fork\目录下为SWAT模型需要的所有站点索引表。以上输入数据索引表均可用以下索引表索引: PCPFORK.txt 降水索引表 RHFORK.txt 相对湿度索引表 SORFORK.txt 太阳辐射索引表 TMPFORK.txt 温度索引表 WINDFORK.txt 风速索引表 CMADS其他模式驱动数据子集路径 CMADS的SWAT子数据驱动集(For-other-model文件夹内),包括常规模型需要的所有气象输入数据(逐日)。以上输入数据分别位于以下目录: Atmospheric-Pressure-txt\ 日平均大气压强(hPa) Average-Temperature-txt\ 日平均2米气温(℃) Maximum-Temperature-txt\ 日最高2米气温(℃) Minimum-Temperature-txt\ 日最低2米气温(℃) Precipitation-txt\ 日累计降水(mm) Relative-Humidity-txt\ 日平均相对湿度(fraction) Solar-Radiation-txt\ 日平均太阳辐射(MJ/m2) Specific-Humidity-txt\ 日平均比湿(g/kg) Wind-txt\ 日平均10米风速(m/s) For-other-model 子集文件命名: CMADS_V1.0_PRS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平均大气压强(hPa) CMADS_V1.0_TMP_AVG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平均2米气温(℃) CMADS_V1.0_TMP_MAX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最高2米气温(℃) CMADS_V1.0_TMP_MIN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最低2米气温(℃) CMADS_V1.0_24h_PRE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 24h 累计降水(mm) CMADS_V1.0_RHU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平均相对湿度(fraction) CMADS_V1.0_SOR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平均太阳辐射(MJ/m 2 ) CMADS_V1.0_SHU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平均比湿(g/kg) CMADS_V1.0_WIND_纬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txt 日平均10米风速(m/s) 数据存储信息 存储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存储格式分为SWAT子集文件(dbf文件),及其他模式数据集(txt文件)。 数据集附属说明文档: metadata:元数据文档(CMADS_META_C.pdf)。 description:说明文档(CMADS_DOCU_C.pdf)。 数据总量:33.6GB 占用空间:35.2GB 时间范围:2008年-2016年 时间分辨率:逐日 地理范围描述:东亚 最西经度:60°E 最东经度:160°E 最北纬度:65°N 最南纬度:0°N 台站数量:58500站 空间分辨率: 1/3°×1/3°网格点 垂直范围:无
孟现勇, 王浩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4cm土壤水分在11-12月份出现一些无效数值;5.13-5.27和6.7-7.5间由于采集器出现问题,数据缺失;7.17-8.17间风速传感器出现问题,数据缺失;8.6-10.13红外温度传感器出现问题,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垭口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大冬树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421E, 38.0142N,海拔4148m。发布的数据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在气象塔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热流板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西侧沙龙滩地区,下垫面是沼泽化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并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超级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E, 42.0012N,海拔873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8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4月7-8日由于涡动系统的Li7500标定,数据缺失;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花寨子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下垫面是盐爪爪山前荒漠。花寨子站的经纬度为100.3201E, 38.7659N,海拔1731m。观测项目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风向传感器架设在5m、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具体观测要素如下: 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和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观测数据要素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7.11-12月由于接线问题,长波辐射出现间断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5m、10m、15m、20m、30m、40m处,共7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m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其中两块(Gs_2、Gs_3)埋设在棵间,一块(Gs_1)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另有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12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3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7.6.8-7.2由于传感器的问题,土壤热通量G2出现错误;2017.8.31-9.11由于采集器的问题,气象部分数据出现错误; 2017.9.19-10.15日由于采集器问题,土壤部分数据出现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通过燃烧地表植被和土壤有机物质,野火会对冻土环境产生强烈影响。受火灾干扰的植被可能需要许多年才能恢复到火灾前期或成熟水平。在本数据集中,通过量化C 波段和 L 波段 SAR 后向散射 15 年(2002—2017)的变化,用来研究阿拉斯加北坡Anaktuvuk 河流域冻土苔原环境火灾对植被再生长的影响。火灾过后,C 和 L 波段 在严重火灾地区后向散射系数比未烧的地区分别增加了 5.5 和 4.4 dB。火灾发生后 5 年,C 波段背向散射差异在火灾区和未燃烧区之间减小,表明过火地植被水平已恢复到未燃烧区域水平。这种持续恢复时间比基于光学的 NDVI 观测的 3 年恢复要长。此外,在植被恢复 10 年后, L 波段在火灾严重区后向散射比未燃烧区依然约高 2 dB。 这种持续的差异可能是由表面粗糙度增加造成的。我们的分析表明,长期存档的星载 SAR 后向散射可以量化北极苔原环境火灾后植被恢复情况,也可以作为光学观测的补充。 后向散射数据覆盖时间从2002年到2017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月,覆盖范围为喀阿拉斯加北坡Anaktuvuk 河流区域,空间分辨率为30~100 m,C/L波段数据分开,每月数据的存放一个Geotiff文件。 数据的详细情况见阿拉斯加北坡Anaktuvuk 河流域SAR后向散射数据 -数据说明。
江利明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下垫面是芦苇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E, 38.9751N,海拔146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6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25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1月份由于供电问题,数据断续出现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垭口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421, 38.0142N,海拔4148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4月13-14日仪器标定,数据缺失。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涡动相关仪在冬季夜间会出现缺电的现象导致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荒漠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872E, 42.1135N,海拔1054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7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涡动相关仪的Li7500在4月7-8日标定,9月18日-23日重新加固铁塔,数据缺失。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当10Hz数据缺失时,缺失的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分钟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Gill)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2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角度订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4月3-12日由于仪器标定,数据缺失。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与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41.9903N,海拔87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28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8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28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100cm、160cm、200cm和2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100cm、160cm、200cm和2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28m、RH_2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28m)(单位:米/秒)、风向(WD_28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Ts_160cm、Ts_200cm、Ts_24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Ms_160cm、Ms_200cm、Ms_24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p、PAR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由于传感器的问题,在2017.5.26-7.09之间风速和红外温度1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沼泽化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2017年4月更换为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4月13-15日涡动系统Li7500标定,7月8-12日采集器的数据存储出现问题,数据缺失;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其中4月13日-4月14日涡动系统Li7500A标定数据缺失;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2.17-2.23,3.3-4.12),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大满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中游大满站分别架设了BLS450和BLS90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BLS900的接收端和BLS450的发射端,南塔为BLS900的发射端和BLS450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果园和大棚,以玉米为主。北塔的经纬度是100.3785E,38.8607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3685E,38.8468N,海拔高度约1556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2.45m,光径长度是1854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Cn2>1.43E-13);(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由于仪器故障,2017年6月6日-7月2日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失。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中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BLS45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荒漠滩,下垫面是红砂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872E, 42.1135N,海拔105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m,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和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7.9.17-9.23由于重新加固观测塔,数据缺失(四分量辐射缺失时间段为9.9-9.23);(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E, 42.0012N,海拔8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7m、10m、15m、20m、28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8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土壤部分传感器安装在塔体南侧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和200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和200cm处。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5m、WS_7m、WS_10m、WS_15m、WS_20m、WS_28m)(单位:米/秒)、风向(WD_15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5m、Ta_7m、Ta_10m、Ta_15m、Ta_20m、Ta_28m和RH_5m、RH_7m、RH_10m、RH_15m、RH_20m、RH_2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向上和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Ms_2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Ts_2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北极阿拉斯加站点云特征集合数据是基于国际上5种著名云反演产品的融合集成数据,数据覆盖时间从1999年到2009年,时间分辨率为逐小时,垂直层数为512层,垂直分辨率45米,覆盖站点为北极阿拉斯加站点,经纬度坐标为(71°19′22.8″N, 156°36′32.4″ W)。所包含云遥感反演数据产品包括: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观测计划采用参数化方法遥感反演获得的所有相态云特征官方产品,美国NOAA Matt Shupe和DaveTurner合作遥感反演(最优化方法+参数化方法)获得的冰云和混合云特征产品,美国University of Wyoming大学Zhien Wang获得的混合云(最优化方法)特征产品,美国University of Wyoming大学Min Deng获得的冰云(参数化方法)特征产品,以及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大学Qilong Min遥感反演(最优化方法)获得的云光学厚度产品。遥感产品变量包含云水有效半径、云水含量、云冰有效半径、云冰含量、云光学厚度、云水柱含量;相应的观测反演误差范围约为10-30%,30-60%,10-30%,30-60%,10-30%和10-20%。数据格式为nc格式,每月一个nc文件。
赵传峰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下游架设一台BLS90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接收端,南塔为发射端。观测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柽柳、胡杨、裸地和耕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1.137E,42.00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1.131E,41.987N,海拔高度约为87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为25.5m,光径长度为235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Cn2>7.58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由于数据存储单元出现问题,2017年2月21日-3月5日,7月10日-8月18日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测。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数据缺失时刻由-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上游阿柔站分别架设了两台型号为BLS450和zzlas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zzlas的接收端和BLS450的发射端,南塔为zzlas的发射端和BLS45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0.4712E,38.056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4572E,38.0384N,海拔高度约303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9.5m,光径长度是239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450:Cn2>7.25E-14,zzlas: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450:Mininum X Intensity <50;zzlas: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45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zzlas,选取Andreas, 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2017年4月16日-5月26日大孔径闪烁仪测量信号偏小,导致数据缺失较多。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上游LAS数据以BLS450为主,缺失时刻由zzlas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详细信息请查参考文献。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与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 41.9903N,海拔874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2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4月7日至4月8日由于仪器标定,3.24-4.08红外气体分析仪出错,数据缺失。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花寨子荒漠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201E, 38.7659N,海拔1731.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4月3日至4月4日由于涡动相关仪Li7500A进行标定,数据缺失。涡动相关仪10Hz数据缺失时(1.1-1.22),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分钟数据进行填补。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Greenland遥感影像拼接图是在收集了2014-2015年间108景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经过DN值校正、去云计算、行星反射率计算、反射率与RGB值转换、影像合成与拼接等操作后制成。全图空间分辨率为30m,投影方式采用极射赤面投影。
陈卓奇
数据集包含了黄土高原地区影响土壤侵蚀的30m分辨率坡向因子,基于黄土高原地区高程数据提取的坡向数据。然后每个专题按1:25万地图标准分幅方式划分图幅,用1:25万标准图幅号命名。地理坐标系为WGS1984;精度可满足区域尺度水文和土壤侵蚀分析、预报的要求。
刘宝元, 史海静
该数据集是基于MODIS 16天合成的NDVI产品(MOD13A2 collection6)估算的三江源地区的植被生长季开始(Start of Season: SOS)和生长季结束的日期(End of Season: EOS)。分别用了两种常见的物候期估算方法,分别是基于多项式拟合的阈值提取法(文件名中有poly字符)和基于双逻辑曲线(double logistic function)拟合后的拐点提取法(文件名中有sig字符)。该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间范围为2001年至2014年。空间分辨率为1km。
王旭峰
该数据集包含2007-2014年地表太阳辐射数据,时间分辨率为逐小时,空间分辨率为5km。每个小时对应一个文件,文件命名方式为: RAD_yyyymmddhh.dat,其中yyyy表示年,mm表示月,dd表示日,hh表示小时(世界时)。经度(X轴)格点:70.025:0.05:140.025,纬度(Y轴)格点:59.975:-0.05:14.975。文件为二进制文件,格式为float格式(real*4),没有头文件。 该数据集的获取分为三步:(1)融合极轨卫星MODIS 和日本静止气象卫星MTSAT 资料,发展适合MTSAT的云检测算法及MTSAT云属性信息(有效粒子半径和路径含水量)的估算方法;(2)发展以云属性、气溶胶、水汽和臭氧等信息为输入的宽波段辐射模型,形成高效快速的地表太阳辐射反演技术;(3)将获取的高分辨率云参数信息和其他要素(气溶胶、水汽、臭氧等)输入宽波段辐射传输模型,最终得到中国高时空地表太阳辐射数据集。 经验证,瞬时辐射均方根误差(RMSE)一般小于 100 W/㎡,日平均辐射均方根误差(RMSE)一般小于 35 W/㎡。
唐文君
该数据集包含了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每个流域的边界、总边界及其流域内部各个县的边界。 观测项目有: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每个流域的边界、总边界及其流域内部各个县的边界。
魏彦强, 三江源国家公园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及数据平台建设和开发应用
总览我国现有的各种冻土图,他们在分类系统、数据源、制图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些图件代表了我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对多年冻土分布的阶段认识。为了更加合理地反映我国冻土的分布,并统计出我国冻土分布面积,我们在分析现有冻土图的基础上,制备了一个新的冻土分布图,该图融合了现有多个冻土图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的模型模拟结果,统一了全国各部分数据的获取时间,反映了2000年左右我国冻土的分布状况。 新的冻土图中,各种冻土类型的分布按以下原则确定: 1. 底图采用中国冻土区划及类型图(1:1000万)(邱国庆 等,2000)。青藏高原以外的高山多年冻土和瞬时冻土的分布沿用原图;季节冻土和瞬时冻土、瞬时冻土和非冻土的界限也均无变化。青藏高原地区的多年冻土和东北地区高纬度多年冻土的分布则采用以下结果更新。 2. 青藏高原区域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分布采用南卓铜 等(2002)的模拟结果进行更新。该模型利用青藏公路沿线76个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并基于该关系,结合GTOPO30高程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与科技中心领导下发展的全球1k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再以年平均地温0.5C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 3. 东北地区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采用了Jin et al. (2007)的最新结果。 Jin et al. (2007)通过对过去几十年东北年平均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南界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发生实质变化。 4. 其他地区的高山多年冻土分布采用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1:400万)(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6)更新。 在分类系统方面,现有的冻土图对多年冻土的划分多采用连续性标准,但对连续性的具体定义有很大不同。很多研究表明,连续性标准是一个与尺度密切相关的概念,并不适合于高海拔多年冻土的分类(程国栋, 1984; Cheng et al., 1992),且该标准无法应用于以网格为基本模拟单元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在本文中,我们放弃了连续性标准,而以制图单元(网格或区域)内是否存在冻土为标准。新的冻土图将我国冻土分为几下几类: (1)高纬度多年冻土 (2)高海拔多年冻土 (3)高原多年冻土 (4)高山多年冻土 (5)中深季节冻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季节冻结深度>1m; (6)浅季节冻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季节冻结深度<1m; (7)瞬时冻土:保存时间不足一个月 (8)非冻土。 数据具体说明,请参考说明文档及引用文献。
冉有华,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从1992到2015年的逐年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土地覆盖数据集。共包括了22种基于UN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的土地覆盖类型。集成了NOAA AVHRR, SPOT, ENVISAT, PROBA-V等植被分类产品。在中国区,(1)首先结合我国1:10万植被分类(2007)进行了质量订正和控制;(2)我国植被分类中侧重与气候区的结合,在订正CCI-LC时与我国气候区划相结合,与我国气候区划类型对应的植被类型相结合,全面订正了数据标签。
魏彦强
CMADS V1.1(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riving Datasets for the SWAT model Version 1.1) 版本数据集引入STMAS同化算法, 利用数据循环嵌套,模式推算等多种技术手段而建立。CMADS V1.1数据集按照SWAT模型输入驱动数据格式进行了格式整理与修正,使SWAT模型可直接使用该数据集而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CMADS V1.1数据集同时建立了两种格式的数据(.dbf和.txt),方便其他它模型应用人员及气象分析人员调用与分析。CMADS数据源介绍:气温、气压、比湿、风速驱动数据采用了2421个国家级自动站和业务考核的29452个区域自动站2009年1月以来地面基本气象要素逐小时观测数据以及相应时期的台站信息(台站经纬度、海拔高度),利用多重网格三维变分方法(STMAS),在NCEP/GFS背景场基础上制作地面基本要素分析场;其中,中国区域以外,只对NCEP/GFS背景数据做地形调整、变量诊断,并插值到分析格点;中国区域以内,利用STMAS算法,将经过前处理的NCEP/GFS背景数据和自动站观测融合,并与中国区域以外的数据进行拼接。降水:由多卫星与地面自动站降水融合而成。其中,中国区域以外采用NCEP-CPC制作的CMORPH卫星融合降水产品,中国区域采用CMORPH产品为背景场融合中国降水自动站观测制作的中国区域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辐射:基于DISSORT辐射传输模型,获取来自FY2E卫星一级产品实时反演太阳短波辐射产品。主要以ISCCP资料为背景数据,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DISORT对FY2D/E标称图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出分析格点上的地面入射太阳总辐射辐照度。本页发布的数据集为CMADS V1.1版本空间分辨率: 1/4°,时间分辨率:逐日,时间尺度为2008-2016年。空间覆盖范围:东亚(0°N-65°N,60°E-160°E)。提供要素:日平均2米温度,日最高\低2米温度,日累计24时降水量,日平均太阳辐射,日平均气压,日比湿度,日相对湿度,日平均10米风速,提供数据格式:dbf及txt。 CMADS V1.1元数据介绍 CMADS V1.1--SWAT驱动数据总体存放路径说明: 数据集分为专门驱动SWAT模型的子数据驱动集与其他模型使用的数据驱动集 1)专门驱动SWAT模型的子数据集路径为:CMADS-V1.1\For-swat\ 2)专门其他模型使用的子数据集路径为:CMADS-V1.1\For-other-model\ CMADS V1.1--SWAT驱动数据各子集文件路径及名说明 CMADS V1.1--SWAT驱动数据子集路径 1)CMADS V1.1的SWAT子数据驱动集(For-swat文件夹内),包含Station\与Fork\子目录。 其中Station\目录下为SWAT模型需要的所有输入数据(逐日)。以上输入数据分别位于以下目录: Relative-Humidity-104000\ 日平均相对湿度(fraction) Precipitation-104000\ 日累计降水量(mm) Solar radiation-104000\ 日平均太阳辐射(MJ/m2) Temperature-104000\ 日最高最低2米气温(℃) Wind-104000\ 日平均10米风速(m/s) CMADS V1.1--SWAT驱动数据子集命名格式 中国大气数据同化SWAT模型数据集(CMADS)的SWAT子集文件命名: 数据集代码由要素代码:R、P、S、T、W+维度格网数-经度格网数组成(经纬度网格数提取参见CMADS数据集使用手册.pdf)。 CMADS V1.1--SWAT驱动数据子集命名格式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数据集时间尺度:2008年-2016年间共9年数据文件 空间分辨率:1/4度 时间分辨率:逐日 要素数据存放格式:dbf 索引表存放格式:txt CMADS V1.1--SWAT驱动数据子集索引表: 其中Fork\目录下为SWAT模型需要的所有站点索引表。以上输入数据索引表均可用以下索引表索引: PCPFORK.txt 降水索引表 RHFORK.txt 相对湿度索引表 SORFORK.txt 太阳辐射索引表 TMPFORK.txt 温度索引表 WINDFORK.txt 风速索引表 CMADS V1.1其他模式驱动数据子集路径 CMADS V1.1的SWAT子数据驱动集(For-other-model文件夹内),包括常规模型需要的所有气象输入数据(逐日)。以上输入数据分别位于以下目录: Atmospheric-Pressure-txt\ 日平均大气压强(hPa) Average-Temperature-txt\ 日平均2米气温(℃) Maximum-Temperature-txt\ 日最高2米气温(℃) Minimum-Temperature-txt\ 日最低2米气温(℃) Precipitation-txt\ 日累计降水(mm) Relative-Humidity-txt\ 日平均相对湿度(fraction) Solar-Radiation-txt\ 日平均太阳辐射(MJ/m2) Specific-Humidity-txt\ 日平均比湿(g/kg) Wind-txt\ 日平均10米风速(m/s) 数据存储信息 存储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存储格式分为SWAT子集文件(dbf文件),及其他模式数据集(txt文件)。 数据集附属说明文档: metadata:元数据文档(CMADS_META_C.pdf)。 description:说明文档(CMADS_DOCU_C.pdf)。 数据总量:45GB 占用空间:50GB 时间范围:2008年-2016年 时间分辨率:逐日 地理范围描述:东亚 最西经度:60°E 最东经度:160°E 最北纬度:65°N 最南纬度:0°N 台站数量:104000站 空间分辨率: 1/4°×1/4°网格点 垂直范围:无
孟现勇, 王浩
该数据集包含了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最大值合成法生产的NPP产品数据。MOD13Q1、MOD17A2以及MOD17A2H遥感产品数据来自于NASA网站(http://modis.gsfc.nasa.gov/)。MOD13Q1产品的分辨率为250 m, 16 d合成产品。MOD17A2和MOD17A2H产品数据都是8 d合成产品, MOD17A2的分辨率为 1000 m, MOD17A2H的分辨率为500 m。最终合成的MODIS NPP产品的分辨率为1km。 下载的MOD13Q1、MOD17A2、MOD17A2H遥感数据产品, 格式为HDF, 该数据已经过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去云等处理。1)MRT投影转换。将下载的数据产品进行格式和投影转换, 将HDF格式转换为TIFF格式, 将投影转换为UTM投影, 输出250 m分辨率的NDVI、250 m分辨率的EVI、1000 m和500 m两种分辨率的净光合PSNnet。2)MVC最大值合成。将与地面实测数据同期的NDVI、EVI、PSNnet采用最大值合成, 得到与实测数据对应的值。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可以有效减少云、大气、太阳高度角等的影响。3)基于NASA-CASA模型生成NPP年值。
Kamel Didan*, Armando Barreto Munoz, Ramon Solano, Alfredo Huete
该数据集是基于SPOT卫星的Vegetation传感10天合成的NDVI产品估算的三江源地区去的植被生长季开始(Start of Season: SOS)和生长季结束的日期(End of Season: EOS)。分别用了两种常见的物候期估算方法,分别是基于多项式拟合的阈值提取法(文件名中有poly字符)和基于双逻辑曲线(double logistic function)拟合后的拐点提取法(文件名中有sig字符)。该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间范围为1999年至2013年。空间分辨率为1km。
王旭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果洛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Ta_1_AVG)、相对湿度(RH_1_AVG)、水汽压(Pvapor_1_AVG)、平均风速(WS_AVG)、大气压(P_1)、平均天空长波辐射(DLR_5_AVG)、平均地表长波辐射(ULR_5_AVG)、平均净辐射(Rn_5_AVG)、平均土壤温度(Ts_TCAV_AVG)、土壤含水量(Smoist_AVG)、总降水量(Rain_7_TOT)、天空长波辐射(CG3_down_Avg),地面长波辐射(CGR3_up_Avg)、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_Avg)等。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缺测时刻用-99999填充。
徐世晓, 胡林勇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8月3日至2017年8月9日期间在曲麻莱、玛多和可可西里的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主要调查内容为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涵盖了高寒草原、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三种植被类型。记录了样方的经纬度、海拔、总体覆盖度、物种名称及数量、每个物种选三株测量其高度、总的地上生物量、分类别的地上生物量。
胡林勇, 李奇, 胡林勇, 徐世晓, 李奇
该数据集包含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源区的谢通门县、昂仁县、萨嘎县、仲巴县布设4个土壤温湿仪器观测点,观测时间在2017年8月23日-12月10日之间,时间间隔10 min。观测深度为10cm, 40cm, 80cm, 120cm,共4层。 具体的观测地点及时间范围如下: 萨嘎大桥2017/8/31 12:50:00-2017/12/10 17:20:00 马泉河大桥2017/8/30 19:30:00-2017/12/10 13:10:00 多雄藏布 2017/8/24 17:20:00-2017/12/8 12:20:00 旁达雅江大桥 2017/8/23 11:30:00-2017/12/4 9:10:00 土壤湿度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土壤温度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质量控制包括剔除传感器未完全适应土壤环境时的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兰措, 刘哲
本数据集来源于MODIS 005版本和IMS数据集,进行了去云处理后融合的逐日无云积雪面积产品。取值范围:0%-100%。200:积雪;100: 湖冰;25:陆地;37:海洋。空间分辨率为0.005 度(约500m),时间范围是2002年7月5日至2014年12月31日。
郝晓华
本数据集是通过卫星数据和地表能量平衡法得到的全球陆地地表每天和每月的蒸散发量。该数据集的空间分辨率是5公里。ET数据生产的算法主要采用Chen et al. 2019 JGR 和Chen et al. 2013 (JAMC)最新修订的SEBS 算法。如何采用热红外得到无缝的每日蒸发资料请参考 Chen et al. 2021 JGR, 该文还对不同蒸发产品做了对比,结果发现该产品在灌溉区显著优于Landflux, GLEAM, MOD16, GLDAS, 和ERA-Interim 产品,再分析驱动数据的降尺度详见该文。MODIS LST,NDVI,全球森林高度,GlobAlbedo都已经用于此ET数据集的计算中。模型产生的全球地表感热通量、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可以联系作者获得。 日蒸散发文件命名规则: 20001201-ET-V1.mat, 2000-year, 12-month,01-day, ET-Evapotranspiration, V1-version 1;蒸发单位: 毫米每天 (数据存储采用unit8格式,需转成单精度或双精度,转换后需要除10再使用);数据类型: 为了减小数据保存空间,采用unit8的数据保存格式,海洋和陆地水体象元为固定值255. 月蒸散发文件命名规则: ETm200012-ET-V1.mat, 2000-year, 12-month, ET-Evapotranspiration, V1-version 1; 蒸发单位:毫米每月 (数据存储采用int16格式,转成单精度或双精度使用,另外转换后需要除10); 数据类型:为减少存储空间采用int16的数据格式,海洋和陆地水体象元为固定值0.
陈学龙
基于青藏高原国家气象站站点数据通过PRISM模型插值生成的高原气象要素分布图,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青藏高原1961-1990月均温分布图(30年平均值): t1960-90_1.e00,t1960-90_2.e00,t1960-90_3.e00,t1960-90_4.e00,t1960-90_5.e00, t1960-90_6.e00,t1960-90_7.e00,t1960-90_8.e00,t1960-90_9.e00,t1960-90_10.e00, t1960-90_11.e00,t1960-90_12.e00 青藏高原1991-2020月均温分布图(30年平均值): t1991-20_1.e00,t1991-20_2.e00,t1991-20_3.e00,t1991-20_4.e00,t1991-20_5.e00, t1991-20_6.e00,t1991-20_7.e00,t1991-20_8.e00,t1991-20_9.e00,t1991-20_10.e00, t1991-20_11.e00,t1991-20_12.e00, 青藏高原1961-1990月降水分布图(30年平均值): p1960-90_1.e00,p1960-90_2.e00,p1960-90_3.e00,p1960-90_4.e00,p1960-90_5.e00, p1960-90_6.e00,p1960-90_7.e00,p1960-90_8.e00,p1960-90_9.e00,p1960-90_10.e00, p1960-90_11.e00,p1960-90_12.e00 青藏高原1991-2020月降水分布图(30年平均值): p1991-2020_1.e00,p1991-2020_2.e00,p1991-2020_3.e00,p1991-2020_4.e00,p1991-2020_5.e00, p1991-2020_6.e00,p1991-2020_7.e00,p1991-2020_8.e00,p1991-2020_9.e00,p1991-2020_10.e00, p1991-2020_11.e00,p1991-2020_12.e00, 数据时间范围分为1961-1990年、1991-2020年。 数据覆盖的空间范围为东经73°~104.95°,北纬26.5°~44.95°,空间分辨率0.05度×0.05度(经度×纬度),大地坐标投影。 名称解释: 月均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月降水:一个月降水量的总和。 量纲:数据的文件格式为E00文件,DN值为1~12月的月均温平均值(×0.01℃)、月降水平均值(×0.01mm)。 数据类型:整型。 数据精度:0.05度×0.05度(经度×纬度)。 本数据原始来源为两组数据集:1)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28个气象站自建站至2000年的月均温、月降水观测资料;2)青藏高原50×50km网格的HadRM3区域气候情景模拟数据,即1991-2020年下月平均温度、月降水模拟值。 1961-1990年,对源数据集采用PRISM(Parameter elevation Regressions on Independent Slopes Model)插值方法生成网格数据,基于站点数据对插值模型进行调参和验证。1991-2020年,对区域气候情景模拟数据以地形趋势面插值方法降尺度生成网格数据。部分源数据来自GCM模型模拟的结果:GCM模型采用Hadley Centre climate model HadCM2-SUL。 a) Mitchell JFB, Johns TC, Gregory JM, Tett SFB (1995) Climate response to increasing levels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sulphate aerosols. Nature, 376, 501-504. b) Johns TC, Carnell RE, Crossley JF et al. (1997) The second Hadley Centr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GCM: model description, spinup and validation. Climate Dynamics, 13, 103-134. 对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采用PRISM (Parameter-elevation Regressions on Independent Slopes Model)方法: Daly,C., R.P. Neilson, and D.L. Phillips, 1994: A statistical-topographic model for mapping climatological precipitation over mountainous terrain. J. Appl. Meteor., 33, 140~158. 因高原地区观测条件艰苦,基础研究数据缺乏,部分地区气象数据有缺失的现象。本数据集经调参和验证,精度尚可,但仅可做为宏观尺度气候研究的参考之用。青藏高原1961-1990月均温分布数据平均相对误差率为8.9%,青藏高原1991-2020月均温分布数据平均相对误差率为9.7%,青藏高原1961-1990月降水分布数据平均相对误差率为20.9%,青藏高原1991-2020月降水分布数据平均相对误差率为22.7%。对部分缺失数据的区域进行了插补,对明显错误的个别数值进行了修改。
周才平
该数据集记录了西藏自治区1967-2016年,年末总人口、男性总数、女性总数、城镇人口数乡村人口数及乡村各行业从业人员统计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3个表:西藏历年人口统计表,分县人口统计,乡村从业人员。 数据表1:西藏历年人口统计 数据表有10个字段 字段1:年份;字段2:年末总人口 单位 万人; 字段3:男性总数 单位 万人;字段4:男性比重 单位 %; 字段5:女性总数 单位 万人;字段6:女性比重 单位 %; 字段7:城镇人口数 单位 万人;字段8:城镇人口比重 单位 %; 字段9:乡村人口数 单位 万人;字段10:乡村人口比重 单位 %。 数据表2:分县人口统计 数据表有7个字段 字段1:区县;字段2:年份;字段3:年末总户数 单位 户; 字段4:乡村户数 单位 户;字段5:年末总人口 单位 万人; 字段6:乡村人口 单位 万人;字段7: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 单位 万人。 数据表3:乡村从业人员 数据表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字段2:区县;字段3:乡村从业人员 单位 人; 字段4:农林牧渔业 单位 人;字段5:工业 单位 人; 字段6:建筑业 单位 人;字段7:其他非农从业人员 单位 人。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78-2016年牲畜存栏、出栏数目,各种肉蛋奶类、羊毛羊绒产品产量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3个表:牲畜饲养情况,主要畜产品产量,主要牲畜出栏情况。 数据表1:牲畜饲养情况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大牲畜年末存栏 解释:大牲畜年末存栏数目 万头 字段3:牛 解释:牛末存栏数目 万头 字段4:马 解释:马末存栏数目 万头 字段5:羊年末存栏 解释:羊年末存栏数目 万头 字段6:绵羊 解释:绵羊末存栏数目 万头 字段7:猪年末存栏 解释:猪年末存栏数目 万头 数据表2:主要牲畜出栏情况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大牲畜出栏数 万头 字段3:羊出栏数 万头 字段4:肉猪出栏数 万头 字段5:家禽出栏数 万头 数据表3:主要畜产品产量 数据表共有14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肉类总产量 解释:肉类总产量 吨 字段3:猪肉 解释:猪肉产量 吨 字段4:牛肉 解释:牛肉产量 吨 字段5:羊肉 解释:羊肉产量 吨 字段6:其他 解释:其他肉类产量 吨 字段7:奶类 解释:奶类产量 吨 字段8:牛奶 解释:牛奶产量 吨 字段9:羊毛 解释:羊毛产量 吨 字段10:绵羊毛 解释:绵羊毛产量 吨 字段11:羊绒 解释:羊绒产量 吨 字段12:牛毛绒 解释:牛毛绒产量 吨 字段13:蜂蜜 解释:蜂蜜产量 吨 字段14:禽蛋 解释:禽蛋产量 吨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是基于GIMMS 最新版本的NDVI数据集GIMMS3g version 1.0估算的三江源地区去的植被生长季开始(Start of Season: SOS)和生长季结束的日期(End of Season: EOS)。分别用了两种常见的物候期估算方法,分别是基于多项式拟合的阈值提取法(文件名中有poly字符)和基于双逻辑曲线(double logistic function)拟合后的拐点提取法(文件名中有sig字符)。该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间范围为1982年至2015年,空间分辨率为8km。
王旭峰
该数据集记录西藏地区各行政区划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及地区和区县的所属关系。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 数据表1:西藏行政区划表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地区 解释:地区中文名称 字段2:地区英文名称 解释:地区英文名称 字段3:区县 解释:区县中文名称 字段4:区县英文名称 解释:区县英文名称 字段5: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数据表2:分县区域变化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面积 平方公里 字段4:乡镇个数 字段5:村民委员会个数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青海省各行政区划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及地区与区县之间的所属关系。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 《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分别为:青海行政区划,分县区域变化。 数据表1:青海行政区划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地区 解释:地区中文名 字段2:地区英文名 解释:地区英文名 字段3:区县 解释:区县中文名 字段4:区县英文名 解释:区县英文名 字段5: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数据表2:分县区域变化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面积 平方公里 字段4:乡镇个数 字段5:村民委员会个数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至2017年之间在三江源地区的珍稀动物调查数据,记录了调查点的经纬度、样线长度、动物发现的时间、动物名称、数量、出现的位置、栖息地类型、所属科等。
胡林勇, 张同作, 张同作, 徐世晓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典型冰川的物质平衡及末端变化数据,包括羊卓雍错附近的枪勇冰川、帕隆藏布流域的帕隆冰川、纳木错附近的扎当冰川、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的昂龙2号冰川、慕士塔格地区的阿尔且特克冰川、15号冰川及乔都马克冰川和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七一冰川。 用于高原典型地区典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在典型地区典型冰川的冰面上,利用蒸汽钻钻孔布设测杆,每年固定时间测量测杆高度变化,并结合雪坑观测,以进行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在靠近冰川末端的地面上设置标志物,测量标志物与冰川末端之间的距离,以观测冰川末端位置变化。其中,乔都马克冰川和帕隆94号冰川两条冰川有末端变化数据。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和空间连续序列。符合中国和世界冰川常规监测研究精度,满足冰川变化与相关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研究。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茶卡热觉湖的水质多参数数据,用于获取湖泊基本理化指标数据,为后续湖泊现代观测研究作准备。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7年8月30日。测量仪器为YSI EXO2水质多参数测量仪。仪器在每次测量之前都根据湖面海拔高度和当地气压进行校正,测量的时间间隔定为0.25s,投放速度较慢,保证高连续性地获取数据;得到的原始数据包括了水面以上暴露在空气中的测量数据,在后期处理中予以剔除。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本数据包含两个数据文件,GLOBELAND30 TILES(原始数据)和TIBET_ GLOBELAND30_MOSAIC(镶嵌数据)。 原始数据下载自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网站(GlobalLand3)(http://www.globallandcover.com),范围涵盖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原始数据分幅存储,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在分幅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使用Erda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拼接镶嵌。 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alLand30)是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与关键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该数据利用美国陆地卫星影像(TM5、ETM+)和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像素分类-对象提取-知识检核的综合方法提取而成。数据包括耕地、森林、草地、灌木、湿地、水体、苔原、人造覆盖、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10个一级地表覆盖类型,没有进行二级类型提取。在准确度评估方面,评估九种类型和超过150,000个测试样品。GlobeLand30-2010的整体精度达到80.33%。Kappa指标为0.75。 GlobeLand30数据采用WGS84坐标系,UTM投影,6度分带,参考椭球为WGS 84椭球。根据不同的纬度情况,采用2种分幅方式进行数据组织。在南北纬60°区域内,按照5°(纬度)×6°(经度)大小进行分幅;在南北纬60°至80°区域内,按照5°(纬度)×12°(经度)大小进行分幅,按照奇数6°带的中央经线进行投影。 GLOBELAND30 TILES:原始数据保留数据原貌,未进行处理。 TIBET_ GLOBELAND30_MOSAIC:使用erda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镶嵌,参数设置使用默认值原始数据保留数据原貌,精度同下载网站。
陈军
包含了青海省1998-2016年西宁、海东、门源、黄南、海南、果洛、玉树、海西等主要地区平均气温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 《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记录了青海省8个地区每个月及每年的平均温度。 单位:摄氏度。 数据集主要应用于地理学、社会经济研究。
青海省统计局
本数据集是建立在青藏高原基础上的高原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观测数据,用于量化粗分辨率卫星和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模型产物的不确定性。青藏高原土壤温湿度观测数据(Tibet-Obs)由三个区域尺度的原位参考网络组成,包括寒冷半干旱气候的那曲网络,寒冷潮湿气候的玛曲网络和寒冷干旱的阿里网络。这些网络提供了对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和地表水文气象条件的代表性覆盖。 - 时间分辨率:15分钟 - 空间分辨率:点测量 - 测量精度:土壤水分,0.00001;土壤温度,0.1℃;数据集尺寸:标称深度为5,10,20,40和80厘米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测量值 - 单位:土壤水分,cm ^ 3 cm ^ -3; 土壤温度, ℃
Bob Su
数据集综合了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大气、水文和土壤的长期监测数据。数据有三种分辨率,包括0.1秒、10分钟、30分钟、24小时不等。 野外的大气边界层塔(PBL)所使用的温湿度和气压传感器由芬兰的Vaisala公司生产,风速风向传感器由美国的MetOne公司生产,辐射传感器由美国的APPLEY公司和日本的EKO公司生产,气体分析仪由美国的Licor公司生产,土壤含水量、超声风速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由美国的CAMPBELL公司生产。定期(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气象观测规范。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马耀明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拉昂错的水质多参数数据,用于获取湖泊基本理化指标数据,为后续湖泊现代观测研究作准备。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7年9月8日。测量仪器为YSI EXO2水质多参数测量仪。仪器在每次测量之前都根据湖面海拔高度和当地气压进行校正,测量的时间间隔定为0.25s, 投放速度较慢,保证高连续性地获取数据;得到的原始数据包括了水面以上暴露在空气中的测量数据,在后期处理中予以剔除。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试验站观测的气象、土壤、植被等数据,时间主要是从2005-2008年。 气象数据: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水气压、地温、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10分钟平均风、10分钟最大风速、降水、总辐射、净辐射 乔木层生物观测数据:胸径、树高、生活型 灌木层生物观测数据:株数、高度、盖度、生活型、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草本层生物观测数据:株(丛)数、平均高度、盖度、生活型、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乔木层叶面积指数、灌木层叶面积指数、草木层叶面积指数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水溶液提pH值 土壤含水量:深度、含水量
王小丹
该数据集是色林错湖泊水位数据,可应用于气候学和环境变化、寒区水文过程等学科领域。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6年9月17日至2017年2月15日,利用自动水位计,每60分钟记录一条数据。内容包含色林错东岸水位观测点的水压、水温。 原始数据压强精度为0.001kPa,水温精度为0.001℃。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本数据集包含西藏近50年的自然灾害信息,包括干旱、雪灾、霜灾、冰雹、洪涝、风灾、雷电灾害等气象灾害产生的时间地点及所造成的后果。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由于受到西风带天气影响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干湿季明显,加之境内高山林立,地形地貌复杂,西藏成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对西藏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的主要气象灾害方式有:干旱、雪灾、霜冻、冰雹、洪涝和大风等。据不完全统计,1982-2000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为2.844万公顷,其中1983年受灾面积最大,达20.37万公顷,其次是1995年,为13.23万公顷。从各种灾害面积占总受灾面积比例来看,干旱所占比例最大,达38%,病虫害次之,为25%。西藏地广人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本靠人吃饭。各种气象灾害给西藏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在西藏的各种气象灾害中雪灾居首。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牲畜是牧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来源。雪灾往往造成大批牲畜死亡,使牧民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并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数据摘录自《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西藏卷》,属于人工录入总结校对。
刘光轩
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即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据,2000年2月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发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测量得到,“奋进”号上搭载的SRTM系统共计进行了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获取北纬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覆盖全球陆地表面的80%以上,覆盖中国全境。该计划获取的雷达影像数据经过两年多的处理,制成了数字地形高程模型。 本数据集原始数据下载自SRTM数据分发网站(http://srtm.csi.cgiar.org)。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在分幅STRM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使用erdas软件进行拼接制备青藏高原STRM镶嵌图。 精度30米,数据格式为geotif格式。 本数据集的原始数据下载于SRTM数据分发网站(http://srtm.csi.cgiar.org ) SRTM数据每经纬度方格提供一个文件,经度有1 arc-second和3 arc-second两种,称作SRTM1与SRTM3,或者称作30m与90m数据。本数据集为90m分辨率的SRTM3数据,数据版本SRTM V4.1(Geotiff格式)。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数据源描述:数据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得来。 测试方法:锆石U-Pb同位素LA-(MC)-ICPMS测试;Re-Os同位素稀释剂法TIMS测试。 数据加工方法:数据由分析仪器自动获取,年龄数据用ISOPLOT软件计算得来。 原始资料数据精度:锆石年龄测试精度见表中误差分析值;Re-Os同位素分析精度见表中误差分析值。 数据生产过程:第一作者亲自分析获得, 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 应用范围: 地质学领域 加工后数据精度:在加工生成数据表后精度与分析精度基本相同 数据包含2个表: (1)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表 (2)全岩和尖晶石Re-Os同位素 U-Pb锆石年龄数据7个,Re-Os同位素数据5个 数据类型: 表1:锆石U-Pb年龄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2:全岩和尖晶石Re-Os同位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量纲(度量单位): “锆石U-Pb年龄”量纲:Ma, “Re-Os同位素”量纲:比值
丁林
本数据集为1992年在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钻取的深孔冰芯氧同位素、粉尘、阴离子和积累量数据,该冰芯深度为308.6米,其中被切分的12628个样品用来做氧同位素研究,12480个样品做粉尘浓度研究,9681个样品做阴离子浓度研究。 数据来源: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http://www.ncdc.noaa.gov/data-access/paleoclimatology-data/datasets/ice-core)。 数据加工方法:平均值。 本数据集共包含4个表数据,分别为:古里雅冰芯不同深度氧同位素、粉尘和阴离子数据,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粉尘、阴离子及净积累量10年均值数据,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粉尘和阴离子400年均值数据,不同深度氯-36数据。 数据表1:古里雅冰芯不同深度氧同位素、粉尘和阴离子数据 a. 名称解释 字段1:深度 字段2:氧同位素 字段3:粉尘浓度(直径0.63 to 20 um) 字段4:Cl- 字段5:SO42- 字段6:NO3- b.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m 字段2:‰ 字段3:particles/mL 字段4:ppb 字段5:ppb 字段6:ppb 数据表2: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粉尘、阴离子及净积累量10年均值数据(0-1989) a. 名称解释 字段1:开始时间 字段2:结束时间 字段3:氧同位素 字段4:粉尘浓度(直径0.63 -20 um) 字段5:Cl- 字段6:SO42- 字段7:NO3- 字段8:净积累量 b.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无量纲 字段2:无量纲 字段3:‰ 字段4:particles/mL 字段5:ppb 字段6:ppb 字段7:ppb 字段8:cm/year 数据表3: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粉尘和阴离子400年均值数据 a. 名称解释 字段1:时间 字段2:氧同位素 字段3:粉尘浓度(直径0.63 -20 um) 字段4:Cl- 字段5:SO42- 字段6:NO3- b.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千年 字段2:‰ 字段3:particles/mL 字段4:ppb 字段5:ppb 字段6:ppb 数据表4:不同深度氯-36数据 a. 名称解释 字段1:深度 字段2:36Cl 字段3:36Cl误差 字段4:年 b.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m 字段2:104 atoms g-1 字段3:% 字段4:千年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CEI)
本数据集包含了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值(多年平均径流量,年极值比,离差系数等),可用于研究雅鲁藏布江水文特征分析。原始数据为国家水文站数据,质量要求同国家相关标准。 空间范围: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拉孜、奴各沙、羊村、奴下等四个水文站。 本数据表共有五个字段 字段1:站名 字段2:多年平均径流量 字段3:年极值比 字段4:离差系数 字段5:资料系列长度
姚治君
本数据集包括拉萨农田试验站观测的春青稞试验样地的生物量和光合作用数据以及当雄草地试验站观测的气象数据。时间范围为2006-2009年。 生物量观测方法:每个样方取样面积25cm*25cm;光合作用数据观测:仪器为LiCor-6400。 生物量数据是人工根据记录本录入;光合数据是仪器自动记录;气象数据日值中的平均风速、主风向、气温、大气压和相对湿度用半小时数据进行日平均所得,降水量和总辐射数据是观测系统自动记录数据。 生物量数据的观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农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力的估算;光合数据观测过程中,仪器的操作、观测对象的选择等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可以用在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模拟和生产力估算中。 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观测数据,包含:1)地上生物量;2)CO2响应光合数据;3)光响应光合数据;4)当雄监测点气象数据日值。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经度:91°20’,纬度:29°41’,海拔:3688m;当雄高寒草甸碳通量观测站,经度:91°05′,纬度:30°25′,海拔:4333m。
张宪洲
该数据集包含孔雀河源观测点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日值。 观测时间从2012年7月2日至2017年9月15日。利用自动气象站(Onset公司),每2小时记录一条数据。 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仁青休布错的水质多参数数据,用于获取湖泊基本理化指标数据,为后续湖泊现代观测研究作准备。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7年9月1日。测量仪器为YSI EXO2水质多参数测量仪。仪器在每次测量之前都根据湖面海拔高度和当地气压进行校正,测量的时间间隔定为0.25s, 投放速度较慢,保证高连续性地获取数据;得到的原始数据包括了水面以上暴露在空气中的测量数据,在后期处理中予以剔除。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该数据集是利用Flow Tracker便携式水文流速流量仪观测获取的色林错流域甲岗雪山融水流量数据,可应用于冰川、寒区水文过程等学科领域。 数据获取时间为2016年9月15日,数据内容包含测量时间、位置、水深、流速及流量。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土壤温湿度观测网数据。 数据内容(数据文件、表名称,包含的观测指标内容) (1)57个观测站点 (2)2个观测变量(土壤湿度、土壤温度) (3)4个观测深度(0-5、10、20和40cm) (4)3个典型空间尺度,分别对应GCM网格(1°)、被动微波卫星象元(0.3°)、以及雷达卫星象元(0.1°) 观测网的建立将为一系列水文气象研究提供支持,主要包括:提供三个空间尺度(1°、0.3°、0.1°)的土壤水分和冻融实测数据集;为土壤水分升尺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完善那曲地区中尺度水文气象观测。 青藏高原中部土壤温湿度观测网位于青藏高原中部10000km²的空间范围,站点平均海拔为4650米。纬度:31°-32°N;经度:91.5°-92.5°E。 数据文件字段描述: 例如 “SM_NQ-30 minutes-05cm.txt”,“ST_NQ-30 minutes-05cm.txt” 其中SM指土壤水分,ST指土壤温度,NQ指那曲,30minutes指代数据时间分辨率,05cm指采样土壤层深度。 数据内容字段描述: (1)30min分辨率 变量1-6:日期(整型:yyyy-mm-dd-hh-mm-ss) 变量7-63:各站点观测数据值(实型,缺测值:-99.00) (2)daily分辨率 变量1-3:日期(整型:yyyy-mm-dd) 变量4-60:各站点观测数据值(实型,缺测值:-99.00) 土壤水分体积含量(SM) 单位:%vol(m³/m³) 土壤温度(ST) 单位:℃ 30min分辨率温度数据是进行质量控制后的直接采样数据,土壤水分体积含量是以烘干法测量土壤水分为基础的校正值。 daily 分辨率数据是在30min分辨率基础上的算术平均值。 土壤水分测量精度和分辨率:±3%VWC和0.1%VWC。
阳坤
该数据集是色林错东岸观测点的降水数据,可用于冰川学、气候学和环境变化、寒区水文过程等学科领域。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17日。利用自动雨量筒观测,每60分钟记录一条数据。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该数据集包括藏东南站2007年到2019年12月,土壤温度,湿度和碳通量的日平均数据。 数据采集地点为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大气环境观测场地,经度:94°44'18";纬度:29°45'56";海拔:3326米。 观测仪器型号 土壤温度: Campbell Co 107; 土壤湿度:Campbell Co CS616; 碳通量采集器型号:C3000,采集时间: 10秒钟;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缺失数据用空格。 2013年土壤热通量值停止观测。2015年由于台站探头损坏,土壤温度和湿度只有前两个月数据,探头16年4月修复。
罗伦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玛旁雍措的水质多参数数据,用于获取湖泊基本理化指标数据,为后续湖泊现代观测研究作准备。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7年9月4日和2017年9月7日。测量仪器为YSI EXO2水质多参数测量仪。仪器在每次测量之前都根据湖面海拔高度和当地气压进行校正,测量的时间间隔定为0.25s, 投放速度较慢,保证高连续性地获取数据;得到的原始数据包括了水面以上暴露在空气中的测量数据,在后期处理中予以剔除。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包含了青海省1988-2016年西宁、海东、门源、黄南、海南、果洛、玉树、海西等主要地区降水量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记录了青海8个地区每个月及每年的降水量,单位:毫米。 数据集主要应用于地理学、社会经济研究。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包含了位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站所释放的探空仪器的观测数据,观测时间分别为2017/9/2 12时,16时,20时,2017/9/3 16时,20时 2017/9/4 8时,12时,16时,20时 2017/9/5 0时,4时,8时,12时,16时,20时 2017/9/6 0时,4时,8时。 原始数据精度:精确到整数位的数据分别有对数气压,相对湿度,高度,水平风风向,方位角,仰角。精确到一位小数的数据分别有温度,气压,露点温度,水平风风速,经度。精确到两位小数的数据有经向风速,纬向风速,水汽混合比,纬度。质量控制应包括剔除缺测,空测数据。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马伟强
本数据集为西藏珠峰绒布河上游冰川水文站2010年流量数据。 测量断面位置为28º22'03''N,86º56'53''E,海拔高度4290米。采用LS20B型螺旋桨流速仪,采用一点法测量。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
张国帅
该数据集包含昆莎冰川末端观测点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日值。 观测时间从2015年10月3日至2017年9月19日。利用自动气象站(Onset公司),每2小时记录一条数据。 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本数据集包含5个数据实体。分别为使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每年9-11月Landsat影像提取的青藏高原湖泊空间分布数据。 数据由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和地理空间数据云联合制作。 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湖泊提取: (1) 首先是数据预处理,由于本文只用到Landsat 8数据的前7个波段,所以对1~7波段进行波段合成,并检查其云量对湖泊提取的影响,如影响太大,则替换数据; (2) 在eCognition中进行影像多尺度分割,由于湖泊光谱特征均一,所以在此基础上再次使用光谱分割; (3) 然后使用5、6、7三波段的均值特征(Brigh-567)进行水体初步提取,同时对于某些未提取的湖泊,使用NDWI进行补充提取; Brigh - 567 = (Band5 + Band6 + Band7)/3 NDWI = (Band3 - Band5)/(Band3 + Band5) (4) 这时,仍有部分阴影误提取,使用NDWI<0.05,可排除大部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使用第一波段的值对阴影进行排除; (5) 为保证精度,这时人工检查未提取的独立湖泊以及误提取的对象,手动修改; (6) 在此基础上,在已提取出的水体周围使用NDWI>0条件进行第二次提取,以及湖泊边缘的明确; (7) 再次检查,然后合并对象,导出结果。 数据有效去除了山体阴影、云及云的阴影、积雪、冰川等非水体地物的影响,湖泊边界准确、清晰,误差控制在了一个像元内。精度要求为30米,即一个像元。
三极观测与大数据中心, 地理空间数据云
本数据集收集了2015年以前发表文献中青藏高原东北部基岩(硅酸盐和碳酸盐岩)和沉积物(表土,砂,河流相沉积物,风成沉积物)的碳酸盐Sr,Mg和Ca组成数据。数据加工方法:用水去除易溶盐后,稀醋酸溶解,然后用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量上清液Sr,Mg和Ca含量。数据按照实验室标准获得,Sr,Mg和Ca测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数据集包含6个表单,依次为:“硅酸盐”(Silicate rocks)、“碳酸盐”(Carbonate rocks)、“表土”(Topsoils)、“砂”(Sand)、“河流沉积物”(Fluvial sediments)、“风成沉积物”(aeolian sediments)。 所有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Ca”,基岩和沉积物的碳酸盐Ca含量, 字段2:“Mg”,基岩和沉积物的碳酸盐Mg含量 字段3:“Sr”,基岩和沉积物的碳酸盐Sr含量 字段4:“Mg/Ca”,基岩和沉积物的碳酸盐Mg/Ca 字段5:“Sr/Ca”,基岩和沉积物的碳酸盐Sr/Ca比值 字段6:“Type”,基岩类型 字段7:“Source”,数据来源 量纲(度量单位): “Ca”:ppm,“Mg”:ppm;,“Sr”:ppm,“Mg/Ca”:mmol/mol, “Sr/Ca”:mmol/mol
杨一博
本数据集包含自1982年至2006年基于生态学模式与遥感数据计算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结果。 基于遥感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数据和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生成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NPP(1982-2006),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生成的土壤碳含量,以及基于High Resolution Biosphere Model(HRBM)模型生成的生物量碳数据。 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NPP(1982-2006年): npp_forest82.e00,npp_forest83.e00,npp_forest84.e00,npp_forest85.e00,npp_forest86.e00, npp_forest87.e00,npp_forest88.e00,npp_forest89.e00,npp_forest90.e00,npp_forest91.e00, npp_forest92.e00,npp_forest93.e00,npp_forest94.e00,npp_forest95.e00,npp_forest96.e00, npp_forest97.e00,npp_forest98.e00,npp_forest99.e00,npp_forest00.e00,npp_forest01.e00, npp_forest02.e00,npp_forest03.e00,npp_forest04.e00,npp_forest05.e00,npp_forest06.e00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NPP(1982-2006年): npp_grass82.e00,npp_grass83.e00,npp_grass84.e00,npp_grass85.e00,npp_grass86.e00, npp_grass87.e00,npp_grass88.e00,npp_grass89.e00,npp_grass90.e00,npp_grass91.e00, npp_grass92.e00,npp_grass93.e00,npp_grass94.e00,npp_grass95.e00,npp_grass96.e00, npp_grass97.e00,npp_grass98.e00,npp_grass99.e00,npp_grass00.e00,npp_grass01.e00, npp_grass02.e00,npp_grass03.e00,npp_grass04.e00,npp_grass05.e00,npp_grass06.e00 青藏高原生物量碳、土壤碳: Biomass.e00,Socd.e00 土壤碳含量数据(Socd)是参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与《中国1:100万土壤图》按土壤亚类插值生成。 NPP数据来自CASA模型与AVHRR数据模拟生成: Potter CS, Randerson JT, Field CB et 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production: a process model based on global satellite and surface data.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1993, 7: 811–841. 生物量碳数据来自HRBM模型模拟生成: McGuire AD, Sitch S, et al. Carbon balance of the terrestrial biosphe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alyses of CO2, climate and land use effects with four process-based ecosystem models. Global Biogeochem. Cycles, 2001, 15 (1), 183-206. 原始资料主要是遥感数据和野外观测数据。精度较好;生产过程中与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的验证和调参,是模拟结果尽量与野外实测数据保持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NPP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误差保持在15%的范围内。 空间分辨率0.05度×0.05度(经度×纬度)。
周才平
该数据集记录青海省1978-2016年总播种面积,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经济作物,蔬菜等播种面积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分别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分县播种面积。 数据表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数据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总播种面积 千公顷 字段3:粮食作物 解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千公顷 字段4:小麦 解释:小麦播种面积 千公顷 字段5:杂粮 解释:杂粮播种面积 千公顷 字段6:薯类 解释:薯类播种面积 千公顷 字段7:经济作物 解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千公顷 字段8:油料 解释:油料播种面积 千公顷 字段9:蔬菜 解释:蔬菜播种面积 千公顷 数据表2:分县播种面积 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公顷 字段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78-2016年主要农作物,粮食、油料、水果、肉蛋和主要工业产品,铝、原油、钢铁、水泥和发电量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3个数据表:分县农作物产量,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主要农产品产量。 数据表1: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数据表共有1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粮食 解释:粮食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3:油料 解释:油料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4:水果 解释:水果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5:牛奶 解释:牛奶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6:肉类 解释:肉类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7:牛羊肉 解释:牛羊肉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8:羊毛 解释:羊毛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9:水产品 解释:水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10:原盐 解释:原盐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11:机制纸及纸板 解释:机制纸及纸板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12:原煤 解释:原煤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13:铝 解释:铝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14:原油 解释:原油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15:发电量 解释:人均发电量 千瓦小时 字段16:钢 解释:钢人均产量 公斤 字段17:水泥 解释:水泥产品人均产量 公斤 数据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数据表共有13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粮食 万吨 字段3:小麦 万吨 字段4:杂粮 万吨 字段5:薯类 万吨 字段6:油料 万吨 字段7:油菜籽 万吨 字段8:蔬菜 万吨 字段9:水果 吨 字段10:苹果 吨 字段11:梨 吨 字段12:葡萄 吨 字段13:水产品产量 吨 数据表3:分县农作物产量 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粮食总产量 吨 字段4:棉花产量 吨 字段5:油料产量 吨 字段6:肉类总产量 吨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52-2016年各类学校学生招生,师资数量,学生在校和毕业数目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4个表:青海全省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小学基本情况,普通中学基本情况,分县学生统计。 数据表1:青海全省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 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普通高等学校 解释: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人数 人 字段3:中等职业学校 解释: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数 人 字段4:普通中专 解释:每万人中普通中专学生人数 人 字段5:普通中学 解释:每万人中普通中学学生人数 人 字段6:普通小学 解释:每万人中普通小学学生人数 人 数据表2:小学基本情况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毕业人数 万人 字段3:招生人数 万人 字段4:在校学生数 万人 字段5:教职工人数 人 字段6:专任教师 人 字段7:生师比 数据表3:普通中学基本情况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毕业人数 人 字段3:招生人数 人 字段4:在校学生数 人 字段5:教职工人数 人 字段6:专任教师 人 字段7:生师比 数据表4:分县学生统计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每万人中的在校学生人数 人 字段4:每个老师负担学生数 人 字段5:在校学生总数 人 字段6: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人 字段7:小学在校学生数 人
青海省统计局
本数据集包含鲁朗、奴下、广州2007-2014年日降水稳定氧同位素数据。鲁朗站降水数据来自自动气象站(AWS)雨量筒,广州和奴下的降水数据来自气象或水文站的人工记录。 数据来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通过降水和冰芯稳定同位素揭示ENSO对‘第三极’南北部水汽来源的影响”(41571074) 数据加工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查阅以下文献了解:Yang, X, Mary E. Davis, Sunil Acharya, Tandong Yao. Asian Monsoon variations revealed from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Climate Dynamics, 2017, doi:10.1007/s00382-017-4011-4. 数据采集地点: 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鲁朗站,经度: 94.73°E;纬度:29.77°N;海拔:3330米。 广州气象站,经度:113.32°E;纬度:23.13°N;海拔:7米。 奴下水文站,经度:94.65°E;纬度:29.47°N;海拔:2920米。
杨晓新
包含了西藏地区1988-1994各地年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值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地点 字段3:年日照时数 小时 字段4:年日照百分率 % 字段5:太阳总辐射值 千卡/平方厘米•年
国家统计局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主要城市与县1970-2006年牲畜数量变化序列数据,用于研究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变化。 数据表共有十个字段 字段1:年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省 解释:所属的省份 字段3:市/州 解释:所属的市或者州 字段4:县 解释:县的名称 字段5:大牲畜(万头) 解释:牛、马、骡、驴、骆驼等大牲畜的数量 字段6:牛群(万头) 解释:牛的数量 字段7:马属动物(万头)解释:马、骡、驴等马属动物的数量 字段8:马(万头) 解释:马的数量 字段9:羊(万头) 解释:羊的数量 字段10:数据来源 解释:数据摘取的来源 数据来自统计年鉴与县志,部分清单如下: [1] 甘肃年鉴编委会. 甘肃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1988-2009 [2]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2009 [3]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四川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1991,1996-2009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1996,1998-2009 [5]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西藏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2009 [6]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1994,1996-2008. [7] 互助土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互助土族自治县志[J]. 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8] 海晏县志编纂委员会. 海晏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 [9] 门源县志编纂委员会. 门源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0] 贵南县志编纂委员会. 贵南县志[J]. 陕西:三秦出版社,1996 [11] 贵德县志编纂委员会. 贵德县志[J].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12] 尖扎县志编纂委员会. 尖扎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13] 达日县志编纂委员会. 达日县志[J].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14] 格尔木市志编纂委员会. 格尔木市志[J].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15] 德令哈市志编纂委员会. 德令哈市志[J].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16] 天峻县志编纂委员会. 天峻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17] 乃东县志编纂委员会. 乃东县志[J].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18] 古浪县志编纂委员会. 古浪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 [19]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0] 岷县志编纂委员会. 岷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21] 宕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宕昌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22] 宕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宕昌县志(续编)(1985-2005)[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23] 文县志编纂委员会. 文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24] 康乐县志编纂委员会. 康乐县志[J]. 上海:三联书店. 1995 [25] 积石山(保安族 东乡族 撒拉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积石山(保安族 东乡族 撒拉族)自治县志[J],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26] 碌曲县志编纂委员会. 碌曲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27] 舟曲县志编纂委员会. 舟曲县志[J].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28] 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 夏河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29] 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 卓尼县志[J]. 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30] 迭部县志编纂委员会. 迭部县志[J]. 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31] 彭县志编纂委员会. 彭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1989 [32] 灌县志编纂委员会. 灌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3] 温江县志编纂委员会. 温江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4] 什邡县志编纂委员会. 什邡县志[J].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35] 天全县志编纂委员会. 天全县志[J]. 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6] 石棉县志编纂委员会. 石棉县志[J]. 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37] 芦山县志编纂委员会. 芦山县志[J]. 四川:方志出版社,2000 [38] 红原县志编纂委员会. 红原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9] 汶川县志编纂委员会. 汶川县志[J]. 四川:巴蜀书社,2007 [40] 得荣县志编纂委员会. 得荣县志[J]. 四川:四川大学,2000 [41] 白玉县志编纂委员会. 白玉县志[J].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42] 巴塘县志编纂委员会. 巴塘县志[J]. 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43] 九龙县志编纂委员会. 九龙县志续篇(1986-2000)[J]. 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4]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志[J].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5] 泸水县志编纂委员会. 泸水县志[J].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46] 德钦县志编纂委员会. 德钦县志[J]. 云南:云南民族,1997 [47] 于田县志编纂委员会. 于田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48] 策勒县志编纂委员会. 策勒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49] 和田县志编纂委员会. 和田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50] 新疆且末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且末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1] 新疆莎车县志编纂委员会. 莎车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2] 叶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叶城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53] 新疆阿克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阿克陶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4] 新疆乌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乌恰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国家统计局
本数据集包含沉错化石硅藻,沉错电导率重建,纳木错化石硅藻,纳木错电导率重建。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湖泊现生硅藻种属组成特征及古环境定量重建。硅藻资料根据样品鉴定统计而得出,水环境资料由仪器测量得到;重建的电导率由硅藻-盐度转换函数计算得出。本数据集由实验室测量获取,由仪器或者实验完成后直接得到数据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和数据采集和分析。 本数据集共有6个子表: 子表1为湖泊环境,共有18个字段,分别为湖泊名称、编号、湖泊序号、纬度、经度、水深、海拔和各水环境指标; 子表2为表层沉积物硅藻,共有4个字段,分别为湖泊序号,硅藻缩写,硅藻名称和其含量; 子表3为沉错化石硅藻,有6个字段,分别为样品编号、分析编号和深度,硅藻缩写,硅藻名称和其含量; 子表4为沉错电导率重建,有3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年龄、硅藻重建的电导率。 子表5为纳木错化石硅藻,有5个字段,前两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和年龄,以后所有字段为不同种属硅藻的含量; 子表6为纳木错电导率重建,有3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年龄、硅藻重建的电导率。 各子表中硅藻含量量纲为百分含量%,样品深度、水深、年龄、经度、纬度、海拔、离子含量、电导率的单位分别为:cm、m、AD、°东经、°北纬、m、mg/L、μS/cm。 硅藻样品采自青藏高原共约90个湖泊,经度范围为84.528-102.360°E,纬度范围为28.148-38.897°N;海拔:2797-5180m。
羊向东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在昂拉仁错、仁青休布错、玛旁雍错、拉昂错等地采集的水样氢氧同位素比值数据,用于获取湖泊基本理化指标数据,为后续湖泊现代观测和环境研究作准备。 水样采集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采样地点为昂拉仁错、仁青休布错、玛旁雍错、拉昂错等。数据由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实验室测得,所用仪器为美国Picarro公司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仪。测量时,每个样品都进行两次测量,得到两个数据。分析时,采用每个样品的同一指标两个数据的平均值。测试精度:(standard deviation,SD):δO18≤0.15‰,δD≤1.0‰。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本数据集为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冰川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包含帕隆四号冰川径流和24K冰川径流表,分为两不同类型冰川(非表碛覆盖型和表碛覆盖型冰川)的径流月均值数据。 观测仪器:旋桨式流速仪(LS1206B),Hobo水位仪器。 帕隆四号冰川:经度:96°55.19′;纬度:29°13.57′;海拔:4650米 。 24K冰川:经度:95°43.81′;纬度:29°45.41′;海拔:3800米。 数据表包含两个字段: 字段1:日期 字段2:径流量 m³/s
姚檀栋
青藏高原湖泊水位观测数据集包含扎日南木错,巴木错,达瓦错,达则错和蓬错湖泊的水位日变化数据。 湖水水位通过安装在湖岸边的HOBO水位计(U20-001-01)观测,再通过安装在岸边的气压计或附近气象站气压数据进行校正,然后得到真实的水位变化。精度小于0.5cm。 数据集包含以下内容: 2010-2017年扎日南木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巴木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达瓦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达则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蓬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水位,单位:m。
类延斌
青藏高原冰芯-积雪黑碳含量数据集包括5个表:1 Xu et al. 2006 AG,2 Xu et al. 2009 PNAS_Conc,3 Xu et al. 2009 PNAS_flux,4 Xu et al. 2012 ERL,5 Wang et al. 2015 ACP。 数据采集地点包括煤矿冰川、冬克玛底、枪勇、抗物热、纳木那尼、慕士塔格、绒布、唐古拉山、宁金岗桑、左丘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等冰川,采集地点经纬度,高程等信息在数据中均有标注。 数据主要指标为:地点、时间、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黑碳(black carbon,BC)含量和通量。 地点:经纬度 时间:年份或日期 OC:有机碳 EC:元素碳 BC:黑碳 Conc.:含量,单位:ng g-1 Flux:通量,单位:mg m-2a-1 数据来自课题: 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时空特性与遥感模式化;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科技部 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负责人:姚檀栋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科技部 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雪冰中高分辨率碳黑记录研究;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冰芯包裹气体中气候环境信息的提取;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青藏高原雪冰-大气化学与环境变化;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藏东南冰芯近百年来南亚人类活动气溶胶排放与燃烧得变化研究;负责人:王茉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观测方法:两步加热法、热/光学碳分析方法和单颗粒黑碳气溶胶光度计。
徐柏青
青藏高原混合土壤水分数据产品是利用了遥感观测、原位测量和模型模拟技术。原位土壤水分(SM)观测结合了青藏高原气候带的分类,用于在高原尺度上产生原位测量的SM气候学。使用产生的青藏高原尺度原位SM气候学来缩放模型模拟的SM数据,其随后用于缩放SM卫星观测。然后通过应用三重配置和最小二乘法来客观地混合气候学尺度的卫星和模型模拟的SM。最终的混合SM可以复制不同气候区的SM动力学,从亚湿润地区到青藏高原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 时间分辨率:天,从01/05/2008开始 - 空间分辨率:0.25°×0.25° - 数据集尺寸:61×121×975 - 单位:cm^3 cm^-3 数据质量开放评估。
Yijian Zeng
数据集主要包含了利用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由青藏高原国际岩石圈探测研究计划-“羚羊计划”(ANTILOPE-1)所布设的台阵南部台站的波形数据计算得到的P波和S波接收函数。 时间域的脉冲反褶积方法被用来计算接收函数。所有的接收函数数据已经被可视化检查,去掉了一些和大多数接收函数明显不同的坏记录。 数据集压缩为zip格式的文件,包含了2个文件夹,分别被命名为ANTILOPE-1-PRF和ANTILOPE-1-SRF,其中PRF和SRF分别表示P波接收函数和S波接收函数。所有的P波和S波接收函数数据被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中。 数据主要用来调查岩石圈结构,揭示高原隆升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徐强
该数据集包含了位于色林错湖畔大营所观测的气象数据,其中包含无线电探空数据,湍流通量与辐射观测数据,近地层常规气象要素等。其中无线电探空数据观测时间分别为2017/7/2 14时,18时,2017/7/3 8时,12时,16时,20时 2017/7/4 8时,12时,16时,20时,23时 2017/7/5 6时。湍流通量及辐射观测数据的观测时间为2017/6/29 17:30-2017/7/6 10:00。近地层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时间为2017/6/29 18:30-2017/7/6 10:10。激光测风雷达观测时间为2017/6/30 02:24-2017/7/6日 03:49。 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韩熠哲, 马伟强
将冰湖划分为冰面湖、与冰川末端相连和非相连湖泊等三种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第三极地区各流域冰湖的数量与面积、不同大小面积变化幅度、与冰川距离远近、有冰川融水径流补给与无冰川融水径流补给冰湖面积的变化差异以及冰湖面积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等内容。 数据源:Landsat TM/ETM+ 1990,2000,2010。 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包括面积大于0.003平方公里的冰湖数据,结合原始影像与Google Earth检查编辑。 数据应用于第三极地区冰湖变化与冰湖溃决洪水( GLOF) 评估。 数据类型:矢量。 投影坐标系: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
张国庆
包含了西藏地区1988-2016年西藏各水系流域面积构成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流域 字段3:面积 平方公里 字段4:比重 %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是玛多地区2016年7月、8月、9月的植被指数(NDVI),基于高分一号的多光谱数据计算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6m。对高分一号数据进行镶嵌、转投影、裁切等处理,然后在7月、8月、9月中每个月进行最大化合成。
李飞, 张志军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52-2016年人口组成结构及数量统计。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4个数据表:农村基层组织及从业人员,青海历年人口统计数据,乡村从业人员构成,分县人口统计。 数据表1:农村基层组织及从业人员 表共有十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乡镇数 解释:乡镇数目 个 字段3:乡 解释:乡数目 个 字段4:镇 解释:镇数目 个 字段5:村民委员会 解释:村民委员会数目 个 字段6:乡村户数 万户 字段7:乡村人口数 万人 字段8:乡村从业人员 解释:乡村从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9:男 解释:男性从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10:女 解释:女性从业人员数目 万人 数据表2:青海历年人口统计数据 表共有8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人口总数 万人 字段3:男 解释:男性人口数目 万人 字段4:女 解释:女性人口数目 万人 字段5:市镇人口 解释:市镇人口数目 万人 字段6:乡村人口 解释:乡村人口数目 万人 字段7:农业人口 解释:农业人口数目 万人 字段8:非农业人口 解释:非农业人口数目 万人 数据表3:乡村从业人员构成 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农林牧渔 解释:农林牧渔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3:工业 解释:工业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4:建筑业 解释:建筑业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 解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6:信息业 解释:信息业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7:贸易 解释:贸易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8:住宿餐饮 解释:住宿餐饮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字段9:其他 解释:其他行业就业人员数目 万人 数据表4:分县人口统计 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年末总户数 字段4:乡村户数 字段5:年末总人口 万人 字段6:乡村人口 万人 字段7: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 人 字段8:乡村从业人员数 人 字段9:农林牧渔业 人
青海省统计局
本数据集收集了2014年10月以前已发表文献中的青藏高原羌塘地体南缘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数据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计(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谱计(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SHRIMP),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仪(Isotope Dilution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ID TIMS)等分析得来。 数据按照实验室标准获得,数据质量符合实验室要求。 数据包含以下内容: Region:地区 Locality:地点 Lithology:岩性 Sample No.:样号 Dating method:测年方法 Age (Ma):年龄(百万年) References:参考文献
刘德亮
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数字高程模型,可用来辅助青藏高原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分析研究工作。 原始资料数据为Global Land Cover Network (GLCN)提供的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据,原数据是分幅、经纬度的数据,WGS84坐标系,空间分辨率3″。经过镶嵌处理,对镶嵌过程中产生的Nodata空值数据进行插值填补,完成数据的填补工作后,进行投影转换处理,生成数据为Albers等面积圆锥投影,投影转换后数据空间分辨率为90m,最后用青藏高原的边界进行切割,获得最终数据。 本数据表共有两个字段 字段1:value 数据类型:长整型 解释:海拔高程 单位:米 字段2:count 数据类型:长整型 解释:对应海拔高程的图斑个数 数据精度:空间分辨率90m
Global Land Cover Network
Randolph冰川目录(Randolph Glacier Inventory,RGI)是GLIMS(Global Land Ice Measurements from Space)发布的全球冰川轮廓的完整目录,目前共发布6个版本:2012年2月发布1.0,2012年6月发布2.0,2013年4月发布3.0,2014年12月发布4.0,2015年7月发布5.0,2017年7月发布6.0。本数据集包括6.0,5.0,4.0和3.2(修正版,2013年8月)共四个版本。 数据按照不同地区进行组织,每个地区包括一个shape文件(.shp文件及其相应的.dbf、.prj和.shx等文件),一个测高数据的.csv文件,每条冰川包含一条记录。 数据来源于GLIMS: Global Land Ice Measurements from Space(http://www.glims.org/RGI/) 数据质量检查包括几何、拓扑和属性检查,包括: 1) 所有多边形都使用ArcGIS Repair Geometry工具进行检查; 2) 删除了小于0.01平方公里的冰川; 3) 拓扑使用Does Not Overlap规则进行检查; 4) 属性表利用Fortran子程序和Python脚本进行数据质量检查。
Global Land Ice Measurements from Space(GLIMS)
数据包括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气溶胶数据集:TSP及锂、钠等元素成分月均值;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降水化学数据集: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月均值;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雪冰化学成分数据集:不同月份采集的雪坑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浓度。数据用于对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元素含量、降水化学以及冰川雪冰化学记录进行定位观测。 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 数据采集处理过程: 1.选择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纳木错流域和慕士塔格峰地区架自动雨量筒采集降水样品。降水样品由SYC-2型降雨采样器采集,该采样器由采集器、感雨器和压盖驱动组成,样品采集器设有降雨采集桶和降尘采集桶,通过感雨器感知天气状况,当降雨开始时降雨采集桶打开,压盖压在降尘采集桶上,采集降雨样品时仪器自动记录降雨日期及降雨起止时间。降雨停止时,压盖自动翻转到降雨采集桶,完成一次降雨记录。降水结束后收集的样品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在-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20℃)下融化。降水样品采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降水中可溶性阴阳离子。 2.架设于纳木错站的大气气溶胶采样仪距离地面高度为4m,安装有一台真空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联合供电,空气流量由自动流量计记录,瞬时流量约合为16.7L/min。空气流量按纳木错地区的气象参数转化为标准体积。采用直径为47mm、孔径为0.4μm的Teflon滤膜,样品间隔天数为7天,每个样品的采样总流量约为120-150m³。采样后每个样品单独放置于一次性滤膜盒中并于冰箱中低温保存。采样前后将滤膜放置在恒温(20±5℃)恒湿(40±2%)环境中48小时,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UW220D,Shimadu)称重,前后重量之差即为滤膜上气溶胶样品的重量。采集到的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18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室内外的操作过程中都采取严格措施防止可能的污染。 3.采用预先清洗的塑料小铲子从雪坑的下部向上每隔5cm(有的雪坑是每隔10cm)采集一个样品。样品在室温下溶化后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置于-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下融化。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人工采集冰川雪冰化学样品过程中均需穿戴洁净服、一次性口罩和塑料手套以防止产生污染。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月均值连续序列。符合中国和世界降水、气溶胶、雪冰记录常规监测研究精度,满足与相关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研究。
康世昌
该数据集记录了西藏地区1951-2016年历年各地各种农作物产量数据。 数据集包含2个表: 主要农作物产量(包括:年份、粮食总产量、稻谷、小麦、冬小麦、青稞、豆类、其他、油菜籽、花生、蔬菜、青饲料等12个字段) 历年各县主要农作物产量(包括:年份、区县、粮食、谷物、豆类、油菜籽等6个字段)。 数据来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人口变化指标。数据来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从青海统计年鉴中摘录,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8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常住人口 解释:常住人口数量 万人 字段3:出生人口 解释:出生人口数目 人 字段4:出生率 ‰ 字段5:死亡人口 解释:死亡人口数目 人 字段6:死亡率 ‰ 字段7:自然增加人数 人 字段8:自然增长率 ‰
青海省统计局
数据源描述:数据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得来:Huang, Q.S., Shi, R.D., O’Reilly, S.Y., Griffin, W.L., Zhang, M., Liu, D.L., &Zhang, X.R. (2015). Re-Os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Bangong-Nujiang Tethyan oceanic mantle, Central Tibet. Lithos, 224-225, 32-45。 测试方法:主量元素XRF测试;微量元素ICP-MS测试;矿物EPMA测试;全岩Re-Os同位素稀释剂法TIMS测试;原位硫化物LA-MC-PMS测试。 数据加工方法:数据由分析仪器自动获取,年龄数据用ISOPLOT软件计算得来。 原始资料数据精度:主量元素分析精度为1-5%;微量元素分析精度为10%;Re-Os同位素分析精度见表中误差分析值。 数据生产过程:第一作者亲自分析获得,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 应用范围:地质学领域。 加工后数据精度:在加工生成数据表后精度与分析精度基本相同。 数据包含7个表: (1)橄榄岩全岩主量元素组成 (2)橄榄岩全岩Re-Os同位素 (3)硫化物Re-Os同位素 (4)橄榄岩全岩微量元素 (5)橄榄石组成 (6)尖晶石组成 (7)硫化物组成 橄榄岩全岩主量元素组成数据25个;全岩Re-Os42个;硫化物Re-Os13个;全岩微量25个;橄榄石组成40个;尖晶石组成52个;硫化物组成16个。 数据类型: 表1:全岩主量元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2:全岩Re-Os同位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3:硫化物Re-Os同位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4:全岩微量元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5:橄榄石组成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6:尖晶石组成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7:硫化物组成 数据类型:数字型 量纲(度量单位): “全岩主量组成”量纲:百分比%;“Re-Os同位素”量纲:比值;“微量元素”量纲:ppm;“矿物组成”量纲:百分比%
丁林
本数据集为对南羌塘的班公湖、改则、东巧和安多地区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多接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 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um,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测试得出的结果。 数据按照实验室标准获得,质量符合实验室要求。 数据主要用于青藏高原地质研究。
刘德亮
该数据集记录了西藏八宿地区然乌湖2009-05-15至2017-12-31,水温和水位变化的日值。观测仪器型号:HOBO 水位温度自动记录仪 U20-001-01,采集时间:30分钟。数字化自动采集数据。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缺失数据用空格表示。 数据采集地点:西藏东南部然乌湖 中湖出水口:经度:96°46'16";纬度:29°29'28";海拔:3928米。 下湖出水口:经度:96°38'52";纬度:29°28'52";海拔:3923米。 来古上湖: 经度:94°49'49";纬度:29°18'07";海拔:4025米。 数据包含以下字段: 字段1:站点编号 数据类型:字符型(50) 字段2:时间 数据类型:日期型 字段3:水温 ℃ 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型 字段4:相对水位 cm 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型
罗伦
该数据集包含了西藏自治区1965-2016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储蓄存款余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区职工人均纯收入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分别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分县人均指标。 数据表1:人均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 元 字段3:农业总产值 单位 元 字段4:工业总产值 单位 元 字段5:粮食产量 单位 公斤 字段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 元 字段7:储蓄存款余额 单位 元 字段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 元 字段9:全区职工人均纯收入 单位 元 数据表2:分县人均指标 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3:人均粮食占有量 单位 公斤 字段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 元 字段5: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单位 元 字段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单位 万元
国家统计局
本数据集为基于Landsat卫星影像获取的喜马拉雅中段波曲流域1976、1991、2000、2010年四期冰川、冰湖的矢量数据。 数据源来自Landsat遥感影像 1976:LM21510411975306AAA05、LM21510401976355AAA04 1991:LT41410401991334XXX02、LT41410411991334XXX02 2000:LE71410402000279SGS00、LE71400412000304SGS00、LE71410402000327EDC00、LE71410412000327EDC00 2010:LT51400412009288KHC00、LT51410402009295KHC00、LT51410412009311KHC00、LT51410402011237KHC00。 从各期遥感影像上人工提取冰川、冰湖边界。 冰川、冰湖边界提取误差估计为0.5个像元。 数据文件: Glacial_1976:1976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1991:1991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2000:2000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2010:2010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1976:1976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1991:1991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2000:2000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2010:2010年冰湖矢量数据 冰湖矢量数据字段包括: 编号、名字、经纬度、海拔、面积、朝向、冰湖类型、长度、宽度、与冰川的距离
王伟财
青藏高原东北部1957-2009年0.25度气候数据集,包含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风速四个气象要素值,时间分辨率为逐日。 数据集包含2400个文本文件,每个文件里有降水(第一列)、最高(第二列)和最低(第三列)气温、风速(第四列)。每个文件名含有经纬度,每个文件代表相应网格点(0.25*0.25度)的四个气象要素值。 本数据是由高原东北部81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网格化形成。考虑了气象条件随高程的变化。 网格化方法和步骤如下: 从气象局数据共享网(http://data.cma.cn)下载原始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降水、风速。之后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所用的原则为1)去除小于0,大于150mm逐日降水;小于-50°C,大于50°C逐日气温;小于0m/s风速;2)画出年序列降水、气温和风速,检查不正常的逐年变化,并通过台站迁移记录进行质量控制。对有非正常变化,但有台站迁移记录的数据,通过修改台站名称,对数据进行分段,如西宁站(52866)1996年出现不正常气温变化,通过记录发现西宁站在1996年后迁移,因此将1996年前的记录记为虚拟台站52867数据,1996年之后的仍记录为52866站的数据。如果数据出现异常变化,但没有台站迁移记录,则将异常变化的数据剔除,如1975年之前的德令哈站数据。有些台站有迁移记录,但数据没有异常变化,即假定迁移前后的台站仍处于相同的气候环境下,因此台站名称和数据记录没有任何改变。 质量控制后开始内插,其方法为1)计算日平均气温、降水和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得出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率为4.3°C/km,其决定系数R2为0.65。暖湿季(5-9月)逐日平均降水量随海拔高度有一个不显著的增加(0.5mm/km,R2为0.1)。冷干季(10-4月)逐日平均降水量不随海拔变化。风速也随海拔高度有一个不显著的增加,其增加率为0.4m/s/km,R2为0.1。气温和风速随海拔的变化率用在整个时间段里,而降水随海拔递增率只用在暖湿季,冷干季递增率为0。2)空间内插时利用Synographic Mapping System (SYMAP,Shepard, 1984)方法。这个方法在内插时考虑台站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台站之间的角度以表示台站的密集程度。将距离和角度综合为一个权重,用在内插中。距离近且台站之间的夹角大的台站赋予大权重。3)将台站的经纬度、气象要素值、海拔、随海拔的变化率和权重同时考虑,内插出目标网格的值。内插时最大的搜索范围为周围55个台站,最小的搜索范围为周围4个台站。4)综合暖湿和冷干季节的降水,形成整个时段的降水序列。5)在方法测试期,留出了部分台站以检查网格化后的数据。6)验证通过后,所有的81个台站均用在最终网格化过程,并形成本套数据集。 Shepard, D. S., 1984: Computer Mapping: The SYMAP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Spatial Statistics and Models, G.Gaile and C. Willmot, Eds., Reidel 133-145.
兰措
本数据集包括青海果洛军牧场草甸碳通量站观测的生物量调查数据。时间范围为2005-2009年。 碳通量数据观测方法:采用涡度相关观测仪器,均为自动记录;生物量观测方法:收获法,置于60度烘箱中48小时承重。碳通量数据均为仪器自动记录,并进行了人工检查。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数据观测过程中,仪器的操作、观测对象的选择等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可以用在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模拟和生产力估算中。 1) 果洛草甸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数据 : 日期, 站点编号, 植被类型 , 样地编号 , 地上生物量(g/m²) , 地下生物量(g/m²) , 总生物量(g/m²) 2) 果洛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数据: 站点编号, 日期 , 植被类型 , 土壤类型, 水汽通量(w/m²) , 碳通量(mg/m²·S) 数据精度良好,为定点观测数据。
赵新全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昂拉仁错的深度测量数据,可用于制作湖泊等深线图,用于湖泊水量估算以及流域内水量平衡研究。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7年8月29日至2017年8月30日。测量仪器为Lowrance HDS-5声纳测深仪。所测原始数据包含较多的无效深度数据,后期整理时已经过筛选剔除;选择的测线合理,保证数据涵盖了各个深度梯度。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本数据集包含2013-1-9至2013-10-16,班公湖水位的人工监测资料。每周读取水尺记录的水位资料。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水位,单位:cm
赵华标
包含了西藏地区1989-1994年各地降水和雹日、大风日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地点 字段3:年降水量 mm 字段4:5--10月降水量 mm 字段5:11--4月降水量 mm 字段6:雹日 day 字段7:大风日 day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西藏自治区1965-2016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人口变化指标信息。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出生率 单位 ‰ 字段3:死亡率 单位 ‰ 字段4:自然增长率 单位 ‰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包含了西藏自治区1959-2016年农林牧渔业、工业总产值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3个表:各县级农林牧渔产值,各县级农林牧渔工业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 数据表1:各县级农林牧渔产值 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区县 解释:统计区县 字段3: 产值 解释:当年农林牧渔产产值 万元 数据表2:各县级农林牧渔工业产值 数据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区县 解释:统计区县 字段3:农林牧渔总产值 万元 字段4:农业 万元 字段5:林业 万元 字段6:牧业 万元 字段7:渔业 万元 字段8:服务业 万元 字段9:工业 万元 数据表3:农林牧渔总产值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总产值 万元 字段3:农业 万元 字段4:林业 万元 字段5:牧业 万元 字段6:渔业 万元 字段7:农林牧渔服务业 万元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包含了青海省1952~2016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和分别统计产值序列数据。数据来自统计年鉴: 《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从青海统计年鉴中摘录,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8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农林牧渔总产值 万元 字段3:农业 解释:农业总产值 万元 字段4:林业 解释:林业总产值 万元 字段5:牧业 解释:牧业总产值 万元 字段6:副业 解释:副业总产值 万元 字段7:渔业 解释:渔业总产值 万元 字段8:农林牧渔服务业 解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万元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85-2016年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字段3:进口总额 万美元 字段4:出口总额 万美元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是2017年色林错流域典型下垫面径流场坡面产流观测数据,可用于寒区水文过程以及冻土学等学科领域。 观测点的下垫面为典型高寒草原。观测时间为2017年7月2日、2017年8月10日、2017年8月17日、2017年8月26日、2017年8月30日、2017年8月31日、2017年9月1日、2017年9月2日、2017年9月3日、2017年9月4日。观测内容包括 降雨时间、降雨时长、降雨量、平均降雨江都、径流量及径流系数。 降水时长精确到分、降水观测精确到0.1mm、径流量观测换算为mm,精确到0.01mm。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包含了西藏地区1988-1994年西藏草场类型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草场类型 字段3:主要牧草 字段4:植被覆盖率 % 字段5:一般鲜草产量 公斤/亩 字段6:占全区草场的比重 %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包含了西藏自治区1980-2016年三次产业中各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比例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8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合计 解释:从业人员合计 万人 字段3:第一产业 解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 万人 字段4:第二产业 解释: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 万人 字段5:第三产业 解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 万人 字段6:第一产业构成 解释:第一产业所占比例 % 字段7:第二产业构成 解释:第二产业所占比例 % 字段8:第三产业构成 解释: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
国家统计局
青藏高原东北部德令哈、天峻和乌兰的树轮宽度和重建的降水量、土壤水分条件数据序列以及德令哈地区过去3500年树轮的定年数据。本数据集由实验室测量获取,由仪器或者实验完成后直接得到数据。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和数据采集。 本数据集共有3个子表: 子表1为德令哈天峻乌兰轮宽,共有4个字段,其中每三个字段代表一个站点的数据,分别为站点编号,公元年份,样本量和宽度指数; 子表2为降水量和土壤水分重建,有5个字段,分别为公元、降水量、土壤相对湿度、植物生长需水量和实际蒸发量;其代表的实际含义分别为: ppt: 德令哈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 rsm_56:德令哈56月土壤相对湿度; accdef: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植物生长需水量; ae16:1月-6月实际蒸发量; 子表3为3500年轮宽指数,共有3个字段,分别为年份、轮宽指数和样本量;其中年份中负号代表公元前; 各子表中轮宽指数无量纲,蒸发量、降水量、植物生长需水量单位均为mm,样本量单位为个。
王君波, 邵雪梅
本数据集为1987年在青藏高原北部敦德冰帽钻取的3根冰芯的相关数据,其中敦德冰芯1(core D-1)深度为139.8米,被切分为3585个样品进行同位素分析;敦德冰芯3(core D-3)深度为138.4米,其上部56米现场切分成若干个样品,一一融化后立即使用瓶装储存,剩余部分冷冻储存。 数据集共包含3个数据表,分别为:敦德冰芯氧同位素10年均值数据(520A.D.-1987)、敦德冰芯水当量积累量5年均值数据和敦德冰芯粉尘10年均值数据。 数据来源: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http://www.ncdc.noaa.gov/data-access/paleoclimatology-data/datasets/ice-core)。 加工方法:平均值。 数据表1:敦德冰芯3(core D-3)氧同位素10年均值数据(520 A.D. - 1987) a. 名称解释 字段1:开始时间 字段2:结束时间 字段3:氧同位素 b.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无量纲 字段2:无量纲 字段3:‰ 数据表2:敦德冰芯1(core D-1)水当量5年均值(1606-1984) a. 名称解释 字段1:开始时间 字段2:结束时间 字段3:积累量 b.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无量纲 字段2:无量纲 字段3:m 数据表3:敦德冰芯3(core D-3)粉尘10年均值数据(520 A.D. - 1987) a. 名称解释 字段1:开始时间 字段2:结束时间 字段3:粉尘(直径0.63-16 um) 字段4:粉尘(直径2.00-60 um) 字段5:Cl- 字段6:SO42- 字段7:NO3- b.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无量纲 字段2:无量纲 字段3:particles/mL 字段4:particles/mL 字段5:ppb 字段6:ppb 字段7:ppb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CEI)
本数据集包含了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江孜水文站多年来逐月的水文特征值(离差系数,偏差系数,不均匀系数),用于雅鲁藏布江水文特征分析。原始数据为国家水文站数据,质量要求同国家相关标准。 本数据表共有四个字段 字段1:时间, 月份 字段2:离差系数 字段3:偏差系数 字段4:不均匀系数
刘林山, 姚治君
班公错、达则错湖水温度监测数据,包含不同水深湖水温度数值。 数据采集时间: 班公错:2012年7月30日 至 2013年8月20日 达则错:2012年8月18日 至 2013年8月29日 数据采样间隔:1小时 数据采集所用的仪器:美国ONSET公司的HOBO Water Temperature Pro V2 U22-001 型温度计(https://www.onsetcomp.com/products/data-loggers/u22-001) 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剔除了明显的误差数据。严格按相关规程操作,数据已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 应用于现代湖泊学、水文学模型研究等领域。 水深,单位:m 温度,单位:摄氏度(℃) 数据精度:±0.2℃
王明达, 侯居峙
该数据集包含了达如错湖泊观测点垂向剖面水质数据。 观测点为4个,时间为2017年6月27日、2017年6月28日、2017年7月9日。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侯居峙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80~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数据来自统计年鉴: 《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从青海统计年鉴中摘录,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11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总计 解释: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亿元 字段3:国有经济 解释: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4:集体经济 解释: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5:私营经济 解释:私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6:其他经济 解释:其他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7:总增长 解释:固定资产投资总增长 % 字段8:国有增长 解释: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字段9:集体增长 解释: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字段10:私有增长 解释:私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字段11:其他增长 解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省统计局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主要城市与县1970-2006年人口序列数据,用于研究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变化。 数据表共有六个字段 字段1:年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省 解释:所属的省份 字段3:市/州 解释:所属的市或者州 字段4:县 解释:县的名称 字段5:人口(万人) 解释:人口数 字段6:数据来源 解释:数据摘取的来源 数据来自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的统计年鉴与县志,部分清单如下: [1] 甘肃年鉴编委会. 甘肃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1988-2009 [2]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2009 [3]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四川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1991,1996-2009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1996,1998-2009 [5]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西藏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2009 [6]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统计年鉴[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1994,1996-2008. [7] 互助土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互助土族自治县志[J]. 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8] 海晏县志编纂委员会. 海晏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 [9] 门源县志编纂委员会. 门源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0] 贵南县志编纂委员会. 贵南县志[J]. 陕西:三秦出版社,1996 [11] 贵德县志编纂委员会. 贵德县志[J].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12] 尖扎县志编纂委员会. 尖扎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13] 达日县志编纂委员会. 达日县志[J].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14] 格尔木市志编纂委员会. 格尔木市志[J].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15] 德令哈市志编纂委员会. 德令哈市志[J].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16] 天峻县志编纂委员会. 天峻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17] 乃东县志编纂委员会. 乃东县志[J].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18] 古浪县志编纂委员会. 古浪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 [19]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0] 岷县志编纂委员会. 岷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21] 宕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宕昌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22] 宕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宕昌县志(续编)(1985-2005)[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23] 文县志编纂委员会. 文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24] 康乐县志编纂委员会. 康乐县志[J]. 上海:三联书店. 1995 [25] 积石山(保安族 东乡族 撒拉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积石山(保安族 东乡族 撒拉族)自治县志[J],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26] 碌曲县志编纂委员会. 碌曲县志[J]. 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27] 舟曲县志编纂委员会. 舟曲县志[J].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28] 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 夏河县志[J].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29] 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 卓尼县志[J]. 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30] 迭部县志编纂委员会. 迭部县志[J]. 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31] 彭县志编纂委员会. 彭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1989 [32] 灌县志编纂委员会. 灌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3] 温江县志编纂委员会. 温江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4] 什邡县志编纂委员会. 什邡县志[J].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35] 天全县志编纂委员会. 天全县志[J]. 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6] 石棉县志编纂委员会. 石棉县志[J]. 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37] 芦山县志编纂委员会. 芦山县志[J]. 四川:方志出版社,2000 [38] 红原县志编纂委员会. 红原县志[J].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9] 汶川县志编纂委员会. 汶川县志[J]. 四川:巴蜀书社,2007 [40] 得荣县志编纂委员会. 得荣县志[J]. 四川:四川大学,2000 [41] 白玉县志编纂委员会. 白玉县志[J].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42] 巴塘县志编纂委员会. 巴塘县志[J]. 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43] 九龙县志编纂委员会. 九龙县志续篇(1986-2000)[J]. 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4]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志[J].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5] 泸水县志编纂委员会. 泸水县志[J].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46] 德钦县志编纂委员会. 德钦县志[J]. 云南:云南民族,1997 [47] 于田县志编纂委员会. 于田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48] 策勒县志编纂委员会. 策勒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49] 和田县志编纂委员会. 和田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50] 新疆且末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且末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1] 新疆莎车县志编纂委员会. 莎车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2] 叶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叶城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53] 新疆阿克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阿克陶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4] 新疆乌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乌恰县志[J].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包含狮泉河源观测点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日值。 观测时间从2012年7月2日至2014年8月5日、2015年9月30日至12月25日。利用自动气象站(Onset公司),每2小时记录一条数据。 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该数据集包含纳木那尼冰川末端观测点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日值。 观测时间从2011年7月6日至2017年9月15日。利用自动气象站(Campbell公司),每60分钟记录一条数据。 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据根据科学考察编制的中国沼泽图解译的1970年代的青藏高原湿地格局以及由landsat TM(30m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2000年代青藏高原湿地格局。 70年代中国沼泽图解译,2006-2009年landsat TM影像目视解译: a) 全区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参考不同自然地理单元和实际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建立不同湿地类型的解译标志。 b) 根据建立的解译标志,采用人工目视的方法初步提取面积大于10 km2的湿地(不包括永久性、季节性河流和河床)。 c) 根据解译结果,配合研究区90m分辨率地形图以及研究区范围内湿地斑块调查的实际情况,人工进行斑块修改和补充。 70年代数据根据长春地理所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编制的中国沼泽图解译获得。 2000年代湿地数据来源于landsat TM(30m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 数据质量良好。
周才平
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南部羊卓雍错湖芯孢粉图谱与温度/降水重建序列研究数据。用于研究羊卓雍错地区20ka来环境变化。利用孢粉分析方法获取本数据集由实验室测量及计算获取。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和数据采集,鉴定。 本数据集共有三个子表,其中: 前两个表为TC1孔孢粉样品分析数据,分别为: 字段1:样品号 字段2:样品深度 单位 cm 字段3:样品年代 单位 aBP 字段4:孢粉总浓度 单位 粒/克 字段5:总花粉颗粒 单位 粒数 字段6:指示性花粉总数 单位 粒数 字段7:鉴定指示性花粉数 单位 粒数 字段8:样品重量 单位 克 字段9:浓度系数 单位 粒/克 字段1:样品号 字段2:植物种类 字段3:花粉含量 单位 % 第三个子表为重建的温度降水,共有6个字段, 字段1:样品代码 字段2:样品名称 字段3:深度 单位 cm 字段4:年龄 单位 aBP 字段5:年均温 单位 0.1℃ 字段6:年降水 单位 0.1mm 岩芯采自青藏高原南部羊卓雍错流域,大致采样位置为:90°27′E,28°56′N,海拔:4425m
王君波, 吕厚远
本数据集包括当雄沼泽草甸碳通量站观测的碳通量数据和土壤水分数据。时间范围为2009-2010年,碳通量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为4小时,记录凌晨00:00到20:00的数据;土壤水分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为1天。 数据均采用涡度相关观测仪器自动记录,并进行了人工检查。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数据观测过程中,仪器的操作、观测对象的选择等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当雄湿地碳通量观测站,经度,91°07’;纬度,30°50’;海拔:4333m。 数据集可以用在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模拟和生产力估算中,用于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水碳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石培礼
数据集综合了藏北高原大气、水文和土壤的多站点长期监测项目,包含了藏北高原青藏公路/铁路沿线9个站点(D66,NewD66,沱沱河,D105,D110,安多,MS3478/NPAM,那曲布交,MS3608)多层或单层大气基本要素(风、温、湿、压和降雨/雪等),地面辐射各分量及多层土壤温、湿和热流等观测资料。 数据集通过架设在野外的自动气象站(AWS)、大气边界层塔(PBL)所获得的监测数据组成。所使用的温湿度和气压传感器由芬兰的Vaisala公司生产;风速风向传感器由美国的MetOne公司生产;辐射传感器由美国的APPLEY公司和日本的EKO公司生产;气体分析仪由美国的Licor公司生产;土壤含水量、超声风速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由美国的CAMPBELL公司生产。定期(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包含如下观测指标: 空气温度,单位:℃,精度:0.05℃; 空气相对湿度,单位:%,精度:2%; 风速,单位:m/s,精度:0.1m/s; 气压,单位:hPa,精度:0.5hPa; 风向,单位:°,精度:4°; 降水,单位:mm,精度:0.05mm; 辐射,单位:W/m²,精度:5%; 土壤热流,单位:W/m²,精度:2%; 土壤温度,单位:℃,精度:0.2℃; 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v/v%,精度:2%。
胡泽勇
该数据集是利用HS-2便携式水文流速流量仪观测获取的色林错入湖河流扎根藏布入湖口的流量数据,可应用于寒区水文过程等学科领域。 数据获取时间为2017年8月16日,数据内容包含测量时间、位置、水深、流速及流量。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包含了西藏地区1988-2016年海拔5000米以上的湖泊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 《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字段2:湖泊名称 字段3:湖面海拔 米 字段4:湖面面积 平方公里 字段5:湖泊类型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仁青休布错的深度测量数据,可用于制作湖泊等深线图,用于湖泊水量估算以及流域内水量平衡研究。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7年9月1日。测量仪器为Lowrance HDS-5声纳测深仪。所测原始数据包含较多的无效深度数据,后期整理时已经过筛选剔除;选择的测线合理,保证数据涵盖了各个深度梯度。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数字坡向分布及坡向度数数据,可用来辅助青藏高原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分析研究工作。 原始资料数据为Global Land Cover Network (GLCN)提供的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据,原数据是分幅、经纬度的数据,WGS84坐标系,空间分辨率3″。经过镶嵌处理,对镶嵌过程中产生的Nodata空值数据进行插值填补,完成数据的填补工作后,进行投影转换处理,生成数据为Albers等面积圆锥投影,转换投影后,空间分辨率90m。最后用青藏高原的边界进行切割,获得DEM数据。在ArcMap下使用空间分析模块,计算坡向,生成坡向图。 像元值:value 数据类型:浮点型 解释:坡向度数 量纲:度 数据精度:空间分辨率90m
GLCN
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数字坡度分布及坡度度数数据,可用来辅助青藏高原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分析研究工作。原始资料数据为Global Land Cover Network (GLCN)提供的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据,原数据是分幅、经纬度的数据,WGS84坐标系,空间分辨率3″。经过镶嵌处理,对镶嵌过程中产生的Nodata空值数据进行插值填补,完成数据的填补工作后,进行投影转换处理,生成数据为Albers等面积圆锥投影,转换投影后,空间分辨率90m。最后用青藏高原的边界进行切割,获得DEM数据。在ArcMap下使用空间分析模块,计算坡向,生成坡度图。 字段:value 数据类型:浮点型 解释:坡度度数 量纲:度 数据精度:空间分辨率90m
Global Land Cover Network
以数据库ISI 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TS=(tibet* or himalaya* or qomolangma or "mt everest" or qinghai or karakorum or karakoram or kunlun* or qilian* or hengduan* or muztagata or tanggula or hengduan* or tianshan or qiangtang* or "yarlung zangbo" or qaidam or pamir* or gangdise or gangdese) 为检索式,查询截止到2021年10月收录的青藏高原研究文献。
郭学军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52-2016年按三次产业分的从业人员。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8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就业人员 解释:就业人员总计 万人 字段3:第一产业 解释: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万人 字段4:第二产业 解释:第二产业就业人数 万人 字段5:第三产业 解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万人 字段6:第一产业构成 解释:第一产业人员所占比重 % 字段7:第二产业构成 解释:第二产业人员所占比重 % 字段8:第三产业构成 解释:第三产业人员所占比重 %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52-201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储蓄,收入,消费性支出,食品支出及各类单位员工工资 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5个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职工平均工资和指数,分县人均经济指标 。 数据表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合计 解释:储蓄存款合计 万元 字段3:城镇 解释:城镇储蓄存款 万元 字段4:农牧民 解释:农牧民储蓄存款 万元 字段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 解释:城乡居民人均储蓄数 元/人 数据表2:城镇居民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可支配收入 元 字段3:消费性支出 元 字段4:食品支出 元 字段5:恩格尔系数 % 数据表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纯收入 元 字段3:消费性支出 元 字段4:食品支出 元 字段5:恩格尔系数 % 数据表4:职工平均工资和指数 数据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合计平均工资 元 字段3:国有单位工资 元 字段4:城镇集体单位工资 元 字段5:其他单位工资 元 字段6:合计指数 解释:合计平均工资与上年比值 % 字段7:国有单位指数 解释:国有单位平均工资与上年比值 % 字段8:城镇集体单位指数 解释:城镇集体单位平均工资与上年比值 % 字段9:其他单位指数 解释:其他单位平均工资与上年比值 % 数据表5:分县人均经济指标 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字段4:人均粮食占有量 公斤 字段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字段6: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元
青海省统计局
第三极地区降水资料库包含7个指标:降水量(Precipitation),订正后降水 (Corrected Precipitation),订正系数(Correction Factor),风速损失(Wind-induced loss),蒸发损失(Evaporation loss),湿润损失(Wetting loss),微降水(Trace precipitation)。涵盖了第三极地区台站观测降水数据,同时包含了订正后的降水数据、订正系数,以及由风速、蒸发、湿润等引起的降水损失、微量降水等。 (1)中国境内观测降水数据来自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http://data.cma.gov.cn/site/index.html) (2)国外观测降水数据来自NCDC国际气候数据中心-NOAA卫星信息服务中心(http://www7.ncdc.noaa.gov/CDO/country),巴基斯坦气象局,尼泊尔气象局等。 原始数据已经由气象业务部门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因各个国家气象数据集的规范不同,订正前需要统一气象要素单位,即气温、风速、降水等单位各自统一为℃、m/s、mm。 该数据集包含2个表格: 第三极地区中国境内降水日资料; 第三极地区境外降水日资料。 表格1,2包含如下字段:台站编号,日期,观测降水,订正后降水,订正系数,风速损失,蒸发损失,湿润损失,微降水。
张寅生
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南部羊卓雍错自600年至1998年的湖芯TOC、CaCO₃、粒度、环境磁学参数序列,用于研究羊卓雍错地区1400a来环境变化。 本数据集由实验室测量获取,由仪器或者实验完成后直接得到数据,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和数据采集,符合各实验室操作标准规范。 TOC分析利用CS-344型分析仪测定,CaCO₃含量用普通化学分析法测定,粒度用Malvern 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量,环境磁学参数利用卡帕桥和DIGICO磁力仪和超导磁力仪测定。 岩芯采自青藏高原南部羊卓雍错流域沉错湖内,大致采样位置为:90.49E,28.93N,湖面海拔:4420m。 数据集包含3个数据表: 数据表1:TOC,有4个字段,分别为样品号、深度、年龄、TOC; 数据表2:碳酸钙和粒度,有4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年龄、CaCO₃、平均粒径; 数据表3:磁学参数,有4个字段,字段1为深度、字段2为年龄、字段3不同的环境磁学指标参数名称、字段4是该指标参数的值; 各表中字段量纲:样品号无量纲,深度为cm,年龄为aBP,TOC和CaCO₃为百分含量,粒度为μm,各磁学参数皆为国际单位制的量纲。
朱立平
本数据集为西藏纳木错流域冰川水文站点2006-2008年观测径流量数据,包含4个地区的径流月均值数据:你亚曲径流,曲嘎切径流,扎当径流,昂曲径流,用于研究区域水文水资源。 测量仪器:旋桨式流速仪(LS1206B),Hobo水位仪。 空间位置: 纳木错东部你亚曲(近湖口公路边):90.2969E,31.0342N,海拔4730m; 纳木错南岸曲嘎切(入湖口路边):90.6361E,30.8175N,海拔4780m; 扎当冰川末端:90.7261E,30.6878N,海拔5400m; 昂曲(德庆镇附近大桥处):90.2839E,30.6525N,海拔4780m。
姚檀栋
慕士塔格水文站点观测数据集记录了慕士塔格地区卡拉库里湖和乔都马克的水位数据、卡拉库里湖的冰情和水质数据(包含水的温度、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等指标)。 冰情数据使用人工测量,包含2013-11-30~2017-03-20的观测数据,记录了2013~2016年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每周(由于天气等原因,数据采集周期有时会发生变化)的观测数据;水质参数使用Hydrolab DS5 测量,包含了2013-07-20,2014-07-15,2014-08-28,2014-09-14,2015-07-11,2015-09-18,2016-07-16,2016-08-29等时间的测量数据;水位数据由HOBO水位采集器自动测量,包含了卡拉库里湖2013-07-01~2015-10-13的逐日测量记录,乔都马克2013-06-03~2015-09-02的逐日测量记录。 数字化自动采集数据,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缺失数据用空格。 乔都马克水位采集地点:E 75°00.149′,N 38°17.375′,4130m 卡拉库里湖测量点位置:E 75°02.286′,N 38°26.209′,3650m 水位数据: 时间, 水位,单位:cm 冰情数据: 时间, 冰厚,单位:cm 水质数据: 时间, 深度,单位:m 温度,单位:℃ PH,单位:pH 氧化还原电位,单位:mV 光量子通量密度,单位:μ mol/(m2 s) 溶解氧,单位:mg/l
徐柏青
包含了青海省1988-2016年西宁、海东、门源、黄南、海南、果洛、玉树、海西等主要地区平均风速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 《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记录了青海8个地区每个月及每年的平均风速。 单位:米/秒 数据集主要应用于地理学、社会经济研究。
青海省统计局
纳木错2012-2014年观测的大气、湖水和鱼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包括:大气气态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浓度的时间序列;大气气态多环芳烃(PAHs)浓度的时间序列;大气颗粒态PAHs浓度的时间序列;湖水中溶解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浓度;湖水悬浮颗粒物中POPs的浓度;纳木错裸鲤体内POPs的浓度。 数据集所包含的数据均为实测数据。 (1)大气样品由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站的大气主动采样器采集,采样器的流量为60 L/min,隔天采集,每半个月为1个样品,采样体积约为600 m³。每个样品包括吸附颗粒态POPs的玻璃纤维滤膜(GFF,0.45 μm,Whatman)和收集气态POPs的聚氨酯泡沫(PUF,7.5×6 cm)。 (2)环纳木错选择15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湖水样品,水深0-1 m,每个样品体积为200 L。水样先通过0.7 μm的GFF膜过滤得到水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然后使用XAD-2填充的固相萃取柱富集水中的溶解态POPs。 (3)纳木错裸鲤(Gymnocypris namensis)是纳木错中分布最多的一种鱼类,共采集35条不同大小的裸鲤样本,分析其背部肌肉样品中POPs的浓度。 各介质样品均在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进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样品前处理步骤包括索式提取、硅胶-氧化铝柱净化、过GPC柱去除大分子杂质、浓缩定容等步骤。分析测试仪器为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Finnigan-Trace GC/PolarisQ)。分离OCPs和PCBs的色谱柱为CP-Sil 8CB毛细柱(50 m×0.25 mm×0.25 μm),分离PAHs的色谱柱为DB-5MS毛细柱(60 m×0.25 mm×0.25 μm)。 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过程均遵循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设置了实验室空白和野外空白。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野外空白中相应化合物浓度的平均值加3倍标准偏差;若野外空白中未检出该化合物,则以工作曲线最低浓度的10倍信噪比代替为方法检出限。低于方法检出限的数据被认为是未检出,标注为BDL;用斜体标注的数据为用1/2倍方法检出限代替。PAHs的回收率在65-92%之间,OCPs的回收率在64-112%之间,样品浓度未使用回收率进行校正。
王小萍
该数据集记录了西藏自治区1992-2016年农村电力、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 《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乡办水电站个数 个 字段4:乡办水电站容量 万千瓦 字段5:农村用电量 万千瓦时 字段6:化肥施用量 实物吨 字段7:有效灌溉面积 千公顷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52-2016年铁路、公路、民航里程。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12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铁路营业里程 公里 字段3:铁路线路密度 公里/万平方公里 字段4: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字段5:公路线路密度 公里 字段6:公路有路面里程 公里 字段7:公路高、次高级 公里 字段8:公路等级合计 公里 字段9:公路高速 公里 字段10:公路一二级 公里 字段11:公路等外路 公里 字段12:民用航空里程 公里
青海省统计局
青藏高原研究所寒区地表水文学过程课题组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色林错环湖区域的植物考察、采样与鉴定工作,共采集植物模式标本200余份,拍摄高清植物图片2000余张。目前,科研人员已鉴定出植物种类45种,分属于23科35属。该成果邀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专家对已鉴定的所有植物种名进行二次核实和校正,将色林错环湖区域的植物资源匹配相应的图解和注解说明,进行专业的排版、编校并出版成册,已出版书籍:宋洪涛,高海峰,等著. 2017. 色林错植物图鉴: 羌塘"鬼湖"的植物生灵. 北京:科学出版社. 可供该区域相关学术研究时参考之用。 色林错湖区属半干旱草原地带,罕见乔木和灌木分布,且草本植物种类也相对稀少。但植被对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的完整性、野生动物栖息地及牧民生产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环湖区域内植物种呈现科数多但同科物种属、种少的状况,其中:菊科物种最多,隶属7属8种,分别为火绒草属1种,蒿属2种,亚菊属1种,风毛菊属1种,狗娃花属1种,蒲公英属1种和香青属1种;其次为紫草科,共4种,均为微孔草属;毛茛科3属3种,分别为碱毛茛属1种,翠雀属1种,唐松草属1种;玄参科2属3种,分别为兔耳草属1种,马先蒿属2种;景天科3种,均为景天属;唇形科2种,均为青兰属;莎草科2种,分别为嵩草属1种,薹草属1种;蓼科2种,均为蓼属;石竹科2种,分别为无心菜属1种,蝇子草属1种;禾本科2种,分别为早熟禾属1种,披碱草属1种;百合科2种,均为葱属。此外,科内单属单种的植物12种,分别为瑞香科狼毒属、荨麻科荨麻属、龙胆科龙胆属、川续断科刺续断属、十字花科念珠芥属、蔷薇科委陵菜属、柽柳科水柏枝属、报春花科点地梅属、豆科黄芪属、蝶形花科棘豆属、藜科藜属和紫葳科角蒿属。
张寅生
本数据集为2000年在青藏高原中部普若岗日冰盖(33°55'N,89°05'E,海拔6070米)钻取的两个深孔冰芯的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数据,冰芯深度分别为118.4和214.7米。 数据来源: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http://www.ncdc.noaa.gov/data-access/paleoclimatology-data/datasets/ice-core)。 数据集包含6个数据表,分别为: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每米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10年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可溶性气溶胶浓度每米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5年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年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0年均值数据。字段信息如下: 数据表1: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每米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深度 【m】 字段2:δ18O 【‰】 数据表2: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10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开始时间 【无量纲】 字段2:结束时间 【无量纲】 字段3:δ18O 【‰】 数据表3: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可溶性气溶胶浓度每米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深度 【m】 字段2: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3:18O 【‰】 字段4:F- 【ppb】 字段5:Cl- 【ppb】 字段6:SO42- 【ppb】 字段7:NO3- 【ppb】 字段8:Na+ 【ppb】 字段9:NH4+ 【ppb】 字段10:K+ 【ppb】 字段11:Mg2+ 【ppb】 字段12:Ca2+ 【ppb】 数据表4: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5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开始时间 【无量纲】 字段2:结束时间 【无量纲】 字段3:δ18O 【‰】 字段4:积累量 【cm/yr】 字段5: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6:F- 【ppb】 字段7:Cl- 【ppb】 字段8:SO42- 【ppb】 字段9:NO3- 【ppb】 字段10:Na+ 【ppb】 字段11:NH4+ 【ppb】 字段12:K+ 【ppb】 字段13:Mg2+ 【ppb】 字段14:Ca2+ 【ppb】 数据表5: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开始时间 【无量纲】 字段2:结束时间 【无量纲】 字段3:δ18O 【‰】 字段4: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5:F- 【ppb】 字段6:Cl- 【ppb】 字段7:SO42- 【ppb】 字段8:NO3- 【ppb】 字段9:Na+ 【ppb】 字段10:NH4+ 【ppb】 字段11:K+ 【ppb】 字段12:Mg2+ 【ppb】 字段13:Ca2+ 【ppb】 数据表6: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0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间隔末年 【无量纲】 字段2:δ18O 【‰】 字段3: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4:F- 【ppb】 字段5:Cl- 【ppb】 字段6:SO42- 【ppb】 字段7:NO3- 【ppb】 字段8:Na+ 【ppb】 字段9:NH4+ 【ppb】 字段10:K+ 【ppb】 字段11:Mg2+ 【ppb】 字段12:Ca2+ 【ppb】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CEI)
该数据集是2017年河湖源考察期间拉昂错的深度测量数据,可用于制作湖泊等深线图,用于湖泊水量估算以及流域内水量平衡研究。 测量仪器为Lowrance HDS-5声纳测深仪。所测原始数据包含较多的无效深度数据,后期整理时已经过筛选剔除;选择的测线合理,保证数据涵盖了各个深度梯度。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王君波
包含了青海省1988-2016年西宁、海东、门源、黄南、海南、果洛、玉树、海西等主要地区日照时数数据。数据来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记录了青海8个地区每个月及每年的日照时数。 单位:小时 本数据集主要应用于地理学、社会经济研究。
青海省统计局
数据集记录了西藏自治区1951-2016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分县播种面积统计数据。数据来自统计年鉴: 《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2个表:农作物播种面积,历年各县农作物播种面积。 数据表1: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表共有14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总计 解释:播种面积总计 千顷 字段3:粮食 解释:粮食面积 单位 千顷 字段4:青稞 解释:青稞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5:小麦 解释:小麦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6:冬小麦 解释:冬小麦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7:豆类 解释:豆类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8:薯类 解释:薯类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9:油料 解释:油料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10:油菜籽 解释:油菜籽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11:花生 解释:花生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12:其他 解释: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13:蔬菜 解释:蔬菜播种面积 千顷 字段14:青饲料 解释:青饲料播种面积 千顷 数据表2:历年各县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区县 解释:统计区县 字段3:农作物播种面积 解释:农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 字段4:粮食作物 解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 字段5:谷物 解释:谷物播种面积 公顷 字段6:豆类 解释:豆类播种面积 公顷 字段7:油料 解释:油料播种面积 公顷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西藏1954-2016年,公路通车里程、晴雨通车里程、公路养护、桥梁数量、桥梁长度和渡口等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公路通车里程 解释: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字段3:晴雨通车里程 公里 字段4:公路养护 解释:公路养护里程 公里 字段5:桥梁数量 解释:桥梁总数量 座 字段6:桥梁长度 解释:桥梁总长度 米 字段7:渡口 解释:渡口数量 处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90-2016年能源生产及消费情况。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分别为: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数据表1: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数据表共6个字段 字段1:年份 字段2: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 字段3:原煤比重(%) 字段4:天然气比重(%) 字段5:水电比重(%) 字段6:原油比重(%) 数据表2: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数据表共6个字段 字段1:年份 字段2: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字段3:原煤比重(%) 字段4:原油比重(%) 字段5:天然气比重(%) 字段6:水电比重(%)
青海省统计局
数据集收集了1990-2014年间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浅源地震的震源参数,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可以为地球深部变形和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波形数据来源于IRIS网站(http://ds.iris.edu/wilber3/find_event)。数据根据远震体波波形拟合方法得来。 震源深度误差为±3公里。 地震编号:不同分区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地震编号ID 地震发震时刻:mm/dd/yyyy(月/日/年)、hh:mm(时/分) 地震发生位置:Longitude(经度)、Latitude(纬度)、Depth(深度) 地震震级:矩震级Mw 震源机制解:走向/倾向/倾角(Strike/Dip/Slip) 误差: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的最小二乘法方差(misfit) 莫霍面深度:Moho
白玲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色季拉山高山林线观测场2005-2008年观测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水分数据。 藏东南山地林线观测数据集,包含:1)气象数据集 ;2)土壤水分数据。其中:气象数据集内容包括:风速、气温(1,3m)、相对湿度(1,3m)、土壤热通量(-5,-20,-60cm)、土壤温度(-5,-20,-60cm)、气压、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红光辐射(660,730nm)、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表温度、降水量、雪厚;土壤水分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5,-20,-60cm)。 各观测指标所使用的仪器情况: 气温:气温传感器( Air Temperature Probe),产自台湾,型号为TRH-S。 相对湿度:型号为TRH-S,产自台湾。 风速:风速仪(Anemoscope), 产自台湾,型号为03102。 气压:气压仪(Barometric Pressure sensor),产自台湾,型号为BP0611A。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仪(pyrgeometer),产自荷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CG3。 地面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仪(pyrgeometer),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CG3。 总辐射:总辐射仪(Pyranometer),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CM3。 净辐射:净辐射仪(Net Radiometer), 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NR-Lite。 光合有效辐射:有效光合辐射仪(PAR-Sensor),产自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MS-PAR。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仪(Infrared radiation sensor) ,产自英国Skye公司,型号为SKY110。 雨量:雨量筒(Rain Gauge), 产自台湾,型号为7852M。 雪厚:超声波雪厚仪(ultrasonic snow depth sensor),产自美国,型号为260-700。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传感器(Soil temperature probe), 产自美国Onset公司,型号为12-Bit。 土壤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板(Soil heat flux plate),产自荷兰Hukseflux公司,型号为HFP01。 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传感器(Soil moisture sensor),产自美国Onset公司,型号为S-SMA-M003。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 每项观测仪器在安装前都经过了供应商严格的调试并校正,从而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刘新圣, 罗天祥
该数据集共包含717个文件,其中station.txt文件主要描述716个站的站点信息,每列分别对应为:经度、纬度和高程;另外以站号命名的716个文件对应716个站的数据,文件中每列分别为:年、月、日和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 该数据是基于中国气象局常规气象观测要素:温度、湿度、气压和日照时数等估算得到的。(1)算法和模型介绍:该模型发展了光合有效辐射(PAR)波段大气宽波段透过率参数化方案,在晴天情况下考虑了四种衰减过程,分别是: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水汽的吸收,臭氧的吸收和瑞利散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晴空条件下地表PAR估算方案,同时利用日照时数作为衡量云对辐射影响的指标,参数化其对地表PAR的影响,进而估算全天空条件下地表PAR。经验证,估算结果数据集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4W/m² 。
唐文君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拉萨及羊卓雍错流域(包括羊卓雍错90°08′ E - 91°45′ E, 28°27′ N - 29°12′ N, 4440 m和普莫雍错90°13′ E - 90°33′ E, 28°29′ N - 28°38′ N, 5030 m)和纳木错流域(90°16′ E - 91°03′ E, 30°30′ N - 30°56′ N, 4718 m)的降水(P)、河水(R)及湖水(L)同位素记录。用于对高原典型地区降水、河水和湖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观测研究。 通过在选择的典型地区采集降水、河水和湖水水样,密封保存后利用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MAT-253-IRMS)测定稳定同位素的值。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测量结果录入。严格按照样品采集规范进行观测和测量,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所有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是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和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使用MAT-253气体质谱仪完成测量。测量前样品一直被冷冻保存。测量结果为与V-SMOW的千分差;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姚檀栋
该数据集包含了西藏地区1993-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市县分别合计序列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 《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零售总额 单位:万元 字段3:市总额 单位:万元 字段4:县总额 单位:万元 字段5:县以下 单位:万元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包含了青海省1984-2012年土地与自然资源数据。数据来自统计年鉴: 《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注:自2012年之后,年鉴中没有再更新土地利用数据,一直引用2012年数据,所以该数据集截止到12年,暂不更新,除非之后的年鉴数据有变化。从青海统计年鉴中摘录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分为两个数据表分别存放全区每年自然资源数据和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 “青海土地与自然资源”包含信息: 年份,土地,土地总面积,山地,盆地,河谷地,戈壁沙漠,丘陵地;耕地面积,水浇地;草原总面积,可利用草场,冬春草场,夏秋草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疏林地,灌木林地,木材蓄积量;地表水年径流总量,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水力理论蕴藏量,可装机容量,年发电量;煤保有储量,铁矿石保有储量,石棉保有储量,池盐,镁盐,钾盐,硼,金矿,铅矿,锌矿,锶矿,水泥用灰岩。 “分地区土地利用”包含2003~2012年各州以下信息: 年份,地区名称,总计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小计,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土地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西藏自治区1978-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总计 解释: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单位 万元 字段3:国有经济 解释: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 万元 字段4:集体经济 解释: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 万元 字段5:个体经济 解释: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 万元 字段6:其他经济 解释:其他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 万元
国家统计局
数据集收集了1964-2011年间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发生的中深源地震的震源参数,地震重新定位结果更加清晰地刻画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大陆深俯冲地区复杂的地下构造变形特征。波形数据来源于IRIS网站(http://ds.iris.edu/wilber3/find_event)到时数据来源于ISC网站(http://www.isc.ac.uk/)和CEDC网站(http://data.earthquake.cn/data/index.jsp?id=11number=9)。利用远震体波波形拟合和本研究发展的多尺度双差(Multi-DD)法进行地震定位。统计检验法获得的经纬度和深度误差分别为±4公里和±7公里。 地震发震时刻:yyyy(年)、mm(月)、dd(日)、hh(时)、mm(分)、ss.ss(秒) 地震震级:Magnitude(来自ISC地震目录) 地震发生位置:Latitude(纬度)、Longitude(经度)、Depth(深度) 深度定位方法:带有“F”标志的地震震源深度采用波形拟合方法确定
白玲
夏季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纳木错湖湖泊水位2007-2016年日观测数据。 每年冬季,水尺被湖冰破坏,每年夏季重新架设水尺。数据以每年开始观测为基准(以0cm开始),每年一个数据观测序列。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满足进行湖泊水文研究的需要。 水位,单位cm。
王君波
该数据集是塔尔玛乡观测点的降水数据,可用于冰川学、气候学和环境变化、寒区水文过程等学科领域。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6年9月15日至2017年8月17日。利用自动雨量筒观测,每60分钟记录一条数据。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张寅生
青海省自然保护区数据集,为了更好保护宝贵的自然遗产,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开展科学研究,从1975年以来,青海省已建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80.54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30.2%。国家级6处,面积2062.59万公顷;省级5处,面积117.955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中,格尔木胡杨林和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已经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12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1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6个。 数据摘自中国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 数据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序号:保护区统一编号 字段2:保护区名称 字段3:行政区域:所属行政区域 字段4:面积(公顷) 字段5:主要保护对象 字段6:类型:保护区类型 字段7:级别:保护区所属级别 字段8:始建时间:创立时间 字段9:主管部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该数据集包含了西藏自治区1953-2016年进出口贸易序列数据,分人民币计数和美元计数。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字段2:进出口总额(万元) 字段3:出口总额(万元) 字段4:进口总额(万元) 字段5: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字段6:出口总额(万美元) 字段7:进口总额(万美元)
国家统计局
该数据集是羌塘高原班戈-阿里沿线雨量筒观测数据,可用于评估和提高卫星降水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羌塘高原降水量的估算精度。 数据观测时间为2017年6月19日至2017年9月24日,每60分钟记录一条数据。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通过计算得到每日均值指标数据。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陈莹莹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数据整理自统计年鉴:《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集包含3个数据表,分别为:青海历年生产总值数据,青海历年总产出,分县生产总值。 数据表1:青海历年生产总值数据 表共有8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生产总值 解释:生产总值总计 亿元 字段3:第一产业 解释: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亿元 字段4:第二产业 解释: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亿元 字段5:工业 解释:工业生产总值 亿元 字段6:建筑业 解释:建筑业生产总值 亿元 字段7:第三产业 解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亿元 字段8:人均生产总值数 解释:人均生产总值 元 数据表2:青海历年总产出 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总产出 解释:总产出总计 亿元 字段3:第一产业 解释:第一产业总产出 亿元 字段4:第二产业 解释:第二产业总产出 亿元 字段5:工业 解释:工业总产出 亿元 字段6:建筑业 解释:建筑业总产出 亿元 字段7:第三产业 解释:第三产业总产出 亿元 数据表3:分县生产总值 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区县 字段2:年份 字段3: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字段4:第一产业增加值 万元 字段5:第二产业增加值 万元
国家统计局
本数据集包含从2004年到2009年青藏公路沿线6个位置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和地表景观观测数据。 数据来源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地调查”,观测方法为土壤温度法,通过布设活动层测温探头,进行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的年际变化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整编。
赵林
本数据集收集了2014年10月以前发表文献中青藏高原班公-怒江蛇绿岩年龄数据。数据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计(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谱计(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SHRIMP),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仪(Isotope Dilution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ID TIMS),二次离子质谱仪(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SIMS)等分析得来。 数据按照实验室标准获得,质量符合实验室要求。 数据字段: Area:地区 Location:地点 Rock type:岩性 Sample No.:样号 Target mineral":测年矿物 Method:测年方法 Age:年龄 Reference:参考文献 Interpretation:解释 Notes:注释
刘德亮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